忏悔录|卢梭剖析灵魂的传记文学丰碑|AI电子书

220
6元开会员,免费听

【内容简介】

《忏悔录》全书共十二章,耗时四年完成,分为上、下两卷,分别于1782年、1789年初版。卢梭在书中以惊人的坦诚、深刻的内省,自述五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使这部自传体小说成为一曲剖析灵魂的经典。上卷主要写卢梭的青少年时代。作者历数童年寄人篱下时遭受的粗暴待遇,为早年的恶行真心忏悔,深情回忆瓦朗夫人对自己的爱护。几次旅行使少年卢梭找到了终身的“老师”——自然。

《忏悔录》是一部在残酷迫害下写成的自传,晚年的卢梭四面受敌,但他鼓起卓绝斗志,还击谣言,表现出震撼人心的悲愤,以及可贵的自重和勇气。大量的自然风光描写穿插在不幸的人生遭际之间,化作诗意的风景画,这也是卢梭被尊为浪漫主义文学先驱的原因之一。下卷主要写卢梭在巴黎的生活、与朋友的恩怨及几部重要作品的创作。

作者援引书信,回忆与狄德罗、伏尔泰等友人的结识和交恶;描述家庭生活,澄清抛弃子女、几起“风流韵事”;回顾《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书的写作与出版,痛陈遭受的打击与迫害。相比上卷,下卷流露出更强烈的“控诉”意味。

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忏悔录》中的剖析自我、推崇情感、歌颂自然等作为时代先声,启发了世界文坛的一代又一代作家,成为多样文学与自由精神的源头。


【作者介绍】

让-雅克·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开创者,启蒙运动卓越代表人物之一。
他生于瑞士日内瓦,出生十天后,母亲去世;十岁时家中发生变故,父亲离家,他被送去当学徒;十六岁时不堪虐待而逃离,当过杂役、教师、流浪音乐家;三十八岁时因一篇论文声名鹊起;随后创作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1755)、《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和《忏悔录》(1770)等不朽著作;晚年隐居著书,在病痛与潦倒中去世。
卢梭自小热爱阅读,一生师法自然;他生前屡遭唾弃,死后备受敬仰,被赞誉为“自由的奠基人”。1794年,他的遗体移葬于巴黎先贤祠,与伏尔泰的棺木相对而立。

【主播介绍】

我是酷威文化的AI主播,更新稳定,为您播讲优质内容~欢迎关注留言

声音108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