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唐太宗李世民

887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20 喜点/集

简 介

李世民 (598 ~ 649) 庙号太宗, 被尊称为天可汗。 出生于陕西武

功, 他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 唐朝第二位皇帝。 他是中国历史

上杰出的政治家、 战略家、 军事家和诗人。 他在位时期, 开创了历史上

的 “贞观之治”, 使当时的初唐时期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为后来唐

玄宗鼎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在位的 23 年里, 朝廷政

治清明, 因此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李世民少年从军, 曾去雁门关营救过隋炀帝。 唐朝建立后, 疆土只

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 此时国家尚未统一。 因此, 李世民经常出征, 逐

步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 自公元 618 年起, 李世民亲自参与了四场大战

役, 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 刘武周、 窦建德、 王世充等军阀, 使唐朝

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 所以, 他在唐朝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

功, 自此威望日隆, 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 受到长安军民的

隆重欢迎。

公元 621 年, 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 领司徒、 陕东道大行台尚书

令, 位在王公之上。 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 李世民因此开设

了文学馆, 招揽四方贤士入馆备询顾问。 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 俨然

形成了一个小政府机构。 公元 626 年 7 月 2 日, 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之

变” 并成为太子, 随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 禅位于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他经常以亡隋为戒, 注意叮咛自我

克制欲望, 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 励精图治。 在政治上, 既

往不咎, 知人善任, 从谏如流, 整饬吏治。 在经济上, 薄赋尚俭, 为政

谨慎。 同时致力复兴文教, 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 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 并派李靖等

13 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 考察风评。 他又亲自选派都督、 刺史等地方

官, 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 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 另又规定五品

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 以便随时廷见, 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

失, 百官遂自励廉能, 直接提高了政府效率。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 他就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 新设弘文馆, 进

一步储备天下人才。 他知人善任, 用人唯贤, 不问出身, 房玄龄、 杜如

晦、 长孙无忌、 杨师道、 褚遂良、 李勣、 李靖、 魏徵、 王圭, 尉迟恭、

秦琼等, 人才济济。 他又通过科举, 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 用科举代

替门第。 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 为政坛带来了新气象。

李世民命宗室出任官吏, 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他在位期间延

续了三省六部制, 特设政事堂, 以利合议问政, 收到了三省互相牵制之

效。 在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 分全国为 10 个监区。 他以隋

炀帝拒谏亡国为戒, 尽力求言, 并把谏官的权力扩大, 鼓励群臣批评他

的决策和风格。 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 整个社会夜不闭户, 道不

拾遗, 人民安居乐业, 因此犯罪概率极低。

在军事上, 李世民具有雄才大略, 智勇兼备。 他精于战法, 善于运

用骑兵, 出奇制胜。 临战身先士卒, 统军驭将, 恩威并用。 他多次对外

用兵, 先后平定突厥、 薜延陀、 回纥、 高昌、 焉耆、 龟兹、 吐谷浑等。

他对降将和少数民族将领, 能竭诚相待, 委以重任。 于是唐朝声威远

播, 四方宾服。

李世民实施行府兵制, 寓兵于农, 特别是推行均田制、 租庸调制、

科举制等, 使农民能够安定生产, 耕作有时,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他重

视农业, 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他戒奢从简, 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他革

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贞观时期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进展, 新兴商业城市像雨后春笋

般地兴起。 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 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 唐王朝的

疆域辽阔, 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 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 为东西方

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 品种繁多的大宗货

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 使丝绸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公元 649 年 7 月, 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 享年 52 岁, 葬于昭

陵, 谥号为 “文皇帝”。 他的文治武功, 自古就为人津律乐道, 颂扬备

至, 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声音71评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