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英语 7

1035
本人为学生,这是我自己的英语朗读练习,如有缺点请指出,不喜勿喷���
《典范英语》( Good English )是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引进的一套闻名英国、享誉世界的英语母语阅读材料。自2008年在我国问世以来,好评如潮,深受广大英语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典范英语》(7-10)含64部引人入胜的文学读本,适合我国中学生使用。引进这些材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英语是我国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承担着"开发智力、开拓视野、启迪思维、陶冶情操、了解文化差异、树立良好的世界观"等任务,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典范英语》(7-10)作为英国学生学习母语的材料,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精心设计和创作的,同时体现了地道的英语文化。这种材料不以"交际"、"语法"为纲,不以"实用"、"速成"为目标,而以学生的"精神世界"为重,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为目标,这也十分符合我国的英语教育目标。
第二,学习一门语言,接触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选用什么样的材料作为教材,直接关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发展。《典范英语》(7-10)来自英国,作者均为名家里手,语言真实自然,原汁原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堪称"典范"。体验并学习这样的语言材料,是奠定扎实语言根基、创造性运用语言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英语教育的首要任务,这关系到英语教育的成败。英语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关键要看学习内容。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青春期前后的孩子阅读兴趣的发展正处于故事期和文学期。《典范英语》(7-10)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创作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有些源自英美文学经典。学习这些生动有趣而又极富内涵的作品,学生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都会得到发展。而那些句句符合语法,"有句无文,有文无情"的材料,干瘪乏味,缺乏心智上的启迪,早已倒掉了学生的胃口。
有了好的学习材料就能保证学好英语吗?不完全是。还要看如何用好这套材料。
首先,必须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英语教育,尤其是中小学英语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是教学生做人,是英语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用英语"学文化,启心智,达至善",远非仅仅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这是英语教育的目的决定的。好的文字后面有情感、有思想、有内涵、有意义。语言教师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者和思想智慧的启迪者,不是语言文字的"解剖员"、语言知识的"讲解员"或语言技能的"训练员"。语言教育要从有"意思"、有"意义"的内容出发,以内容为核心,用内容盘活形式。背单词,记句型,抠语法,做考题,讨捷径,完全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学英语要"整进整出",而且是大量地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中自然吸收语言。要努力做到每周完成一部作品,围绕作品内容开展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或倾听、或模仿、或朗读、或表演、或复述、或讨论、或评说、或改写、或续编、或自创。口、耳、心、眼、手并用,全方位接触语言。说话不求语速快,但求表达有内容。写作不以重复原话、语法正确为满足,而以自创新句、表达深刻生动为追求。这是好学的表现,深思的表现,也是追求知识的表现。
再次,要有耐心和毅力。习惯于在短篇课文上精雕细琢的老师和学生,对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故事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这是传统英语教育观念带来的问题。长故事可以越读越短,短课文会越讲越长。实验证明,普通学生完全可以一周完成一部作品。一开始生词可能多一些,读得慢一些,但不要有畏难情绪,要进入故事情节,像读中文小说一样。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习惯的养成,英语学习会变得轻松愉快,英语亦会自然习得。
教会学生读书是语言教师的第一要务。要敢于大胆改变传统的、费时低效的英语教育观念,指导学生每天阅读几页英文,同时每周拿出一两个课时围绕作品开展学习和讨论。坚持一到两年,完成64部文学读本,学生的英语可轻松过关,教师也会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愿与各位老师和同学共勉。
《典范英语》专家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
文秋芳 王 蔷 王文斌 王克非 王初明
刘润清 刘道义 吴一安 杨俊峰 陈国华
张绍杰 胡文仲 胡壮麟 桂诗春 韩宝成
程晓堂 霍庆文 戴炜栋
声音6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