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茅盾文学奖长篇历史小说|姚雪垠著大宇茶馆演播|明末清初农民大起义明朝那些事儿南明史

85.6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20 喜点/集

《李自成》是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

小说讲述李自成率起义军转战各地,受到明朝总督洪承畴的围剿,在潼关南原突围到商洛山中重整旗鼓,制止了石门谷哗变,粉碎了官军围剿。李自成要求与张献忠联合未果,张反欲火并李自成。为保存实力,李自成分兵潜伏于郧阳山中积极经营;冬天,乘中原官兵空虚,疾驰河南,饥民从之如流,又拜宋献策为军师,收杞县举人李岩,随即破洛阳,杀福王,声势大振。起义军领袖罗如才亦离开张献忠与李自成合营,奉李为盟主。他们在河南击溃明军主力,三次进攻开封;战绩辉煌,但也暴露不少弱点,孕育了最终失败的因素。作品细腻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成功地刻画了李自成、张献忠、崇祯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1982年,小说第二卷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姚雪垠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从1941年便产生了写李自成的“动念”,并开始收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有关史料,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和各种史志。

1957年,姚雪垠正式动笔,他说:《李自成》的创作意图便是通过李自成起义“写出明清之际的阶级斗争”,“写出我国封建社会阶级斗争和农民战争的一般规律”。

6年后该书第一卷出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白话历史小说,《李自成》一经出版就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巨大的热烈的反响,初版的30万册很快被抢购一空。姚雪垠将样书寄给了毛主席,毛主席读完《李自成》第一卷后,便对这部小说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认为《李自成》这部历史小说既深入了历史,又跳出了历史,是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

1966年7月中旬,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当中,毛主席将中南局代理书记王任重叫到身边,特意嘱咐他:“姚雪垠的《李自成》分上、下两册,上册我已经看了,写得不错。你赶快通知武汉市委,对他加以保护,让他把书写完。”第二天,王任重打电话给时任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武汉市委立即对姚雪垠采取了保护措施。

1975年10月,姚雪垠给毛主席写了一封长信,汇报了自己的写作工作,他在信的结尾写道:自己“已经60多岁,身体也不十分好,而《李自成》尚未完成一半。我希望再次获得您的支持,使我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李自成》”。

此信由胡乔木转给毛主席,毛泽东在转信的报告上批示:“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简短的批示,表明了毛主席对《李自成》创作的全力支持,他同意作者按自己的计划写作,并指示帮助他解决写作和出版中遇到的困难。在有关方面的安排下,姚雪垠来到北京,排除干扰,继续从事《李自成》的创作。

姚雪垠以“深入历史与跳出历史”的原则,描写了距今300多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小说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弱小变强大,转败为胜推翻明王朝统治、抗击清军南下为主要线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再现了明末清初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和农民起义军从胜而败的悲剧结局,揭示了农民战争和历史运动发展的规律。

声音466评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