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阳

257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27.99 喜点

大漠。骆驼。羊群。女人。男孩。这是漠月小说中最基本的元素。这些元素在六七十年代的阿拉善高原上,缓慢地宁静地单纯地相互碰撞而又相依为命,展开了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动人画卷。一群男女老少点染其中,他们或放羊或牧驼或酗酒或挖锁阳,在矜持与豪爽中轻泄着内心的抑郁、慌乱和无助,在亘古不变的天苍野茫中期待着心灵的一次悸动。他们的命运蜿蜒于大漠落日一般的色彩中,发出另外一个世界的流水之声。叙述与抒情相互交织的语言,使原本清晰的线条笼罩上了一层朦胧的美感;尤其是一两句幽言默语弹跳出来,令人为之一振,正如空旷而大静的夜里燃烧的火苗,给夜行者一缕萦绕心头的温馨。阅读漠月的小说,我始终处于小说与诗的区别这一尴尬之中。诗的一些本质的要素出现在漠月的小说里,比如感觉、想像、抒情、意境、韵味等;而与诗不同的似乎只有三点,即节奏、简约和分行。因此,与其说我在阅读,倒不如说我在感受、体验和玩味,并把心思放在小说通篇笼罩的情绪上,也就是抒情方式上。关于抒情与叙述,我以为就是行云与流水。抒情是行走的云,具有面积的弥漫性,常与空间关联;叙述是流淌的水,具有线条的连贯性,常与时间纠缠。抒情与叙述往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同为一种水性的交融。所以,抒情是情感的弥漫,叙述是事情的流动。云行则需风,情抒则需气。漠月小说抒情的笔墨大多倾注在女性主人公上。无论是《赶羊》中“脸上升起两坨红晕”的女人,还是《锁阳》中“脸上落了一层羊屎样的黑锈”的大嫂;不管是《那年秋天》里“热得像一盆火,一盆看不见的火”的召召,还是《苦夏》中“微闭了双眼,让泪水鼓涌着”的婆姨。她们都怀着一颗纤细敏感而又孤苦不安的心,可遭遇的男人并不领情,她们只好空着。漠月抒情的方式有时是一呼一吸的。《锁阳》中闰子眼里的嫂子——从大嫂回了娘家而脑子有些空到不害羞地想着大嫂的离去,从大嫂回来而脑子里哗地一响到被大嫂脖后的一块白蜇了眼睛。有时是一唱三叹的。 《赶羊》中的女人——从女人不会放羊到羊群放牧着女人,从女人黑瘦并且显老到为救小羯羊挨了丈夫的一记耳光。漠月小说的抒情是缓慢的,也只有缓慢才可以抒情。其抒情的氛围不是遮天盖地的浓,也不是一览无余的淡,而是由几个关键的气息之点弥漫开来的情感之雾。漠月内心的情感非常丰富,但他对情感的把握却是节制大于纵情,或者说是隐忍之下的缓慢释放。



声音88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