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伟大钢琴家《玛塔·阿格丽奇(2)》

2046

这张专辑收录了玛塔·阿格丽奇演奏的代表曲目,包括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

第一首乐曲是肖邦的作品,从中可以感受到阿格丽奇如何让大部份认定这是古典作品的浪漫派人士,听到如此煽动人心、心境变化分明的诠释。飞利浦相当大胆地选出肖邦前奏曲作品45。这是一首阴郁且诗意的佳作,阿格丽奇的诠释相当性格,苦甜交杂的气氛像是预示勃拉姆斯最后一首间奏曲也会交杂着悲伤或曲折的变化,千变万化的装饰奏与结尾部份有类似歌剧的戏倒性及夸张。早些年录制的前奏曲作品28最大的魅力,在于阿格丽奇的演奏掌握到罕有的优美即兴演出及火花。欢欣与颓丧、光彩与阴暗、痛苦与宁静不断交替出现,阿格丽奇捕捉到音乐最原始的本色并创造出炽热的气氛。作品28-1的速度为急板,速度虽快,阿格丽奇的节奏性仍然新鲜而且有条理。如果作品28-2的速度比较偏向小行板而非缓板,阿格丽奇在结尾的几小节中,把它凄凉的风格充份而且清晰地表露无疑。接下来的作品28-4犹如突如其来奔流的血液。作品28-5的开始乐段再一次提醒我们,即使是最平淡的速度,阿格丽奇依旧能清晰地弹出抑扬变化;至于作品28-8的早期拉赫玛尼诺夫式华丽风格、作品28-13中段带有内省风格的“更慢”乐段,很难会有比这更具说服力的诠释。正确来说,作品28-14的速度应该是快板而非急板,只是乐曲中多出一小段如风暴般的乐句(近年有人认为这段乐句并不适合以行板演奏,效果也不具说服力)。在阿格丽奇手中,作品28-16具有相当凶猛的爆发力,手指在第五小节的速度迅如点水,音乐有如所谓“燃烧的太阳”。作品28-23比谱上速度标记“中板”更为狂热,因此速度记号对阿格丽奇来说或许只供参者而已(受到前一首前奏曲影几而产生的夸张?),强烈影响到拉赫玛尼诺夫降E小调《图画练习曲》作品39的前奏曲作品28-24真正展现出令人惊愕的磅礡气势,砰然作响的最后三个音符有如晴天霹雳。

阿格丽奇诠释三首马祖卡舞曲作品59比起前奏曲更得心应手,也是她唱片录音中的珠玉之作。音乐中交织着诱人轻松的魅力,是反驳那些深信只有波兰人、俄国人或斯拉夫民族才真正明白熟悉这类型舞曲,认为这是斯拉夫民族灵魂表白人士的有力证据。从另一方面来看,第二与第三号诙谐曲表现出肖邦最激昂与外向的一面,以凶暴猛烈的乐风来反讽与嘲笑《诙谐曲》这样的标题。阿格丽奇流畅、火热的第二号诙谐曲会让大部份资深爱乐者血脉贲张。而在第三号诙谐曲中,阿格丽奇对乐曲的掌控更加惊人,随着如银铃般清脆的琴声,流泄而出的音乐不断变换各种不同的感觉。阿格丽奇其它的处理手法还包括点燃肖邦音乐中灿烂耀眼的每一面向。

马祖卡之后,按着我们来看看波兰另一种民间舞蹈,即带有宫廷气质且讲究礼仪秩序的波兰舞曲。在一般俗称为《英雄》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里,阿格丽奇重新塑造中段连李斯特都惊叹不已的繁复八度音(李斯特形容他在这里听到“波兰骑兵的马蹄声”)。她的演出非常刺激,几乎是在完全控制与放肆奔放的边缘间徘徊。从另一方面来看,《降A大调波兰舞曲》作品61或可称为是一首幻想曲,它和《英雄》波兰舞曲只有调性相同。这首波兰舞曲是肖邦最具精神探索的杰作,乐曲刚开始的段落风格现代化,肖邦以颤音让单个音符一变为二、三到四倍的结构,对初听者来说着实会令人不解;但是对早期研究肖邦颇有心得的学者尼克斯(Frederick Niecks)而言,《波兰舞曲-幻想曲》价值是在“它的心理层面”。

肖邦同时期完成的作品还有《第三钢琴奏鸣曲》,它与《第二钢琴奏鸣曲》、《波兰舞曲-幻想曲》、船歌、四首叙事曲及几首晚期的马祖卡舞曲一同成为肖邦的巅峰代表作。乐曲一开始就是非常典型的阿格丽奇风格,乐曲速度从谱上标示的“庄严的”变成“激动的快板”,与吉列尔斯、李帕蒂等名盘完全不同。诙谐曲在阿格丽奇手中有如闪烁的磷火,即使是三段体的中间乐段也没有一刻的平静,不过A段主题再现前出现了一段非常短暂的休止。阿格丽奇的缓板也是一样几乎没有宁静的一刻,乐曲一开始就展现出阿格丽奇所有理念,很少有如此自然且其有说服力的诠释。结尾乐段的精力充沛,敏捷程度有如霍洛维兹,这样的演奏品质远远超出与阿格丽奇同辈的钢琴家甚多。霍洛维兹“不够冲动就一无结果”的主张在稍后也得到鲁宾斯坦的响应,而鲁宾斯坦对阿格丽奇的冲劲与激烈深感不可思议。阿格丽奇不是为快而快,但是效果却有如一条滔滔不绝的大河。

最后是舒曼与李斯特,这两位肖邦最敬重的作曲家(虽然他们并不同等欣赏肖邦)作品。直到近几年,舒曼《第二钢琴奏鸣曲》仍然是舒曼三部奏鸣曲中最受喜爱的一部,它不像第一与第三的极度浪漫,而是一部被舒曼称为“解体、腐败”的作品。在阿格丽奇敏捷的双手下,这部奏鸣曲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与原创性。在第一乐章的结尾乐段中,阿格丽奇快马加鞭地尽可能加快速度冲到终点。她的小行板乐章表现出热情、内敛的风格,狂烈之余又照顾到舒曼音乐中的细节。

声音44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