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原创 童年味道•慢食记

845

童年味道•慢食记——一碗糖桂花

 

秋天的味道,最香不过炒栗子,最甜不过糖桂花。

30年前苏州石路南丁巷巷(土话里第一个字念gang、一声,第二个字念hang、四声)的一间小平房里,住着一位陈阿婆,她是我家的一位很远很远的远房亲戚,我早已记不清她的长相,感觉是小脸皱成一朵花般的一位个子小小的清爽老太太。她家小小的屋子里,常年飘着这种香甜的味道。    

每天清晨阳光还没有投射到巷子尽头的时候,陈阿婆在门口支起一个煤球炉子,一口深锅里慢煮着糯软的芋头;门后掉漆的老式碗橱里放着一个大搪瓷缸,里面是晒干后再用麦芽糖蒸熟的糖桂花,我知道阿婆床后还有一个大瓷坛,里面密封着很多很多的糖桂花。

阿婆从不吆喝叫卖,都是熟人邻里来买,闻到桂花特有的香气了,张家婶婶就来打一碗,王家叔叔也来提一盅,早餐、点心,或者送去医院的营养餐,都可以是它——晶莹的、喷香的、滑爽的桂花糖芋苗。陈阿婆,就靠这个小本生意维持生计以及一点点热闹与人气。她太孤单了,她的丈夫在青海一座偏僻的农场里因工伤去世,独生女儿和女婿都下放去了苏北。她从六几年一直等到八几年,才等到她的宝贝女儿归来。

好在我们小巷的孩子都很喜欢陈阿婆,特别喜欢去她家吃桂花糖芋苗,这应该给她很多慰藉吧。她不是一个孤僻的老太太,她的家里、身上,一直都是香喷喷、甜丝丝的。她对孩子也非常温和,小孩去吃可以免费添几次。记得有一次去打预防针,我在陈阿婆门口和大人陷入拉锯战,哭的天动地摇,阿婆转身进屋拿出一块糖,笑眯眯地和我说话:“小囡啊,打一针就不生病,以后就不要再打针啦!乖乖的去啦,不哭的话回来再给你一块糖啊!”

其实,同样的话家里人和我说过很多次了,但是阿婆那么温柔,笑起来那样舒服,一下子安抚了孩子的恐惧和不甘。我身边的人,没有像她那样讲话的。苏州话是很小市民气息的,巷子里整天什么“杀千刀”“小猢狲”“倷个宗桑”的此起彼伏,可是陈阿婆从来不这样说话,年老的阿婆、孤单的阿婆身上有种大家闺秀的隐忍,谈吐里也有着桂花般的芬芳。对哦,桂花馨香,本来就有祛除口中异味,杀灭口中细菌的功效,桂花还能润肺生津止咳,我对儿时陈阿婆家的糖桂花,一直怀念到今天。

后来,南丁巷巷拆迁,老乡邻们都搬去了近郊水泥盒子般的“新公房”里,和陈阿婆也就渐渐没了往来。

再后来,我上小学后每周三去少年宫学舞蹈,去11路车站等车,车站后面原先就是我们的巷子,每次等车的时候,仿佛空气中还有糖桂花的香气,但是寻觅过去,巷子和人早已不在。

发现家人其实和陈阿婆还有联系是很偶然的一件事,大二那年我放暑假回家,当天晚餐时发现家里多了两个很漂亮的日式风格小碗(我从小就是餐具控,特别喜欢漂亮的碗盏厨具),一问问起来,姆妈说:“还记得伐,小辰光做桂花芋头的陈家舅婆婆吗?这是她的喜碗,老人家上个礼拜过身的,90岁是喜丧啦,她女儿送了亲友们很多碗。” 老人的过世并没有让我很悲伤,因为我知道了,阿婆的女儿在我们搬家不久后就回苏州了,这些年,她们过得一直很好,陈阿婆有个幸福热闹的晚年。

后来的后来,定居在南京当了南京媳妇,尝过南京夫子庙的糖桂花、王府大街芳婆糕团店的糖桂花、老门东的蓝家糖桂花,自己也试着做过糖桂花……各种都好吃,但就是不如陈阿婆的味道。

我想,也许是带着深切思念做的料理,才分外动人吧!

 

声音3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