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伟大钢琴家《格里戈里·金兹伯格》

1713

这张专辑收录了格里戈里·金兹伯格的演奏录音,包括李斯特、柴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米亚斯科夫斯基等的钢琴作品。

《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是所有技巧名家的“战马”,迷人的节奏与龙卷风般的声音能让钢琴家们展现自己而且让听众感到兴奋。金兹伯格不把这放在眼里。一开始他弹得十分谨慎、平静甚至太抒情了些。他逐渐而且自然的为音乐加压,产生了非常罕见的效果。伴随而来的是丰富的色彩,他的演出充满典雅优美的风味,技巧的困难问题已经不存在了。《第十号匈牙利狂想曲》也是同样的复杂。音乐内的电压常被用来示范音乐家技巧的最大可能性,但是听听看金兹伯格是如何让最困难的乐段迸出火花,如何准确的跳跃并改变节奏。当然,我们还不得不去注意金兹伯格的注册商标:滑奏。

《第十三号匈牙利狂想曲》与其说是狂想曲,倒不如说是一首叙事曲-宁静、内敛的戏剧性与清澈的乐句让音乐像是一首史诗,金兹伯格直到最后结束前才释放出如同乐曲开始前的深刻能量。《第十七、十八号匈牙利狂想曲》的创作时间比前面的作品晚上三到四十年,因此音乐的本质也与它们大不相同。它们不再重视表面上的夸大或是粗糙的快乐气氛,而是有一点点像前奏曲充满悲切与戏剧性。但是生的力量最后还是战胜这些悲伤。金兹伯格善用音色与演奏技巧的特色可以在这两首乐曲中一窥究章。

李斯特在金兹伯格一生的曲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演奏并录下多首钢琴与管弦乐团的练习曲与改编曲。这些练习曲包括展现音乐家惊人的想象力、技巧与说服力的《狩猎》。

金兹伯格经常在正式曲目或安可曲中安排李斯特改编自舒伯特作品的钢琴曲,不变的是,他的演出常常搏得观众落泪。无疑这是李斯特最巧妙的改编曲之一,他在原有的音乐上添加炫技乐段并不断根据主题移调,让歌曲显得更为丰富。金兹伯格为它增添了罕有的深刻情感但又不落入滥情或夸张。

具有相同演奏水准的是李斯特改编自俄国作曲家的作品。阿里亚比耶夫(Alexander Aliabiev)的歌曲《夜莺》在十九世纪中叶非常流行,为了传达出音乐中特有的俄罗斯曲调风味,金兹伯格把曲中炫技乐段弹得十分迷人。与《夜莺》的庄严形成对比的是歌剧《叶甫格尼·奥涅金》里的《波兰舞曲》。

相悖于一般演出惯例的是贝多芬《雅典废墟》里的《进行曲》。我们能查觉到金兹伯格的演奏十分理性而且能完全掌握乐曲结构,高音域的音色清脆得如同小鸟的歌声。

金兹伯格是当时少数乐意演出并录制李斯特歌剧改编曲的钢琴家之一,当时这些作品几乎完全被遗忘。他最典型的诠释风格代表就是帕布斯特(Paul Pabst)所改编的李斯特风《叶甫格尼·奥涅金》改编曲。帕布斯特是莫斯科音乐院教授,也是柴可夫斯基的朋友。歌剧中的几位主角在这首简缩的曲中一一呈现,如同李斯的改编曲般同时兼顾技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