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梅庵忆语》现代白话版

69

冒襄的《影梅庵忆语》开创了一种自传式散文体的先河,通过一幅幅鲜活真实的剪影,触及个体生活的细节,通篇满载对逝者的追忆和哀思。


用素描般的轻笔,将四卷回忆,编织成四幅长卷徐徐展开:


初卷,忠实记录了他们的从梦幻般的初识,艰辛辗转的离合到终成眷属的甘苦历程;


二卷,细数他们爱情生活中如诗如梦的甜蜜点滴,是他们生活的剪影。


卷三,写尽国破家亡的大时代悲剧下小家庭辗转流离的困苦艰辛


卷四,用宿命思想,遍寻死者亡故前身边出现过的谶言、预兆与梦寐,透露出好景不长、否极泰来的传统思想。


冒襄的文章,兼容并蓄,融汇生活的繁芜与梦境的幽微,以宿命笔调织成姻缘。色彩,时而如温煦如春风,时而如惨淡如冷月。贯穿现实与幻想,描摹生活的细节,兼有梦幻的虚妄。基于现实生活记叙事实,又在回忆中构造意境,两者全然不见缝合痕迹。


《影梅庵忆语》在文体上的灵活转折,令人仿佛见到水中花影,摇曳生姿。它如同今自传体散文的鼻祖,冒襄笔下的“我”,沉浸在自我的回忆之中,毫不设防地忠实坦露自己的生活,挥洒情感。明代文化衍化中的“忆语体”,无疑得益于个性解放的时代脉搏。




当下有许多人,读了作者的原文一知半解,不考虑男女主人公所处的背景,对作者一味指责,认为作者行径恶劣,写作此文仅为吹嘘炫耀自己。


其实作者并非完人,敢于在文中袒露自己的缺失,却从未对女主人公有一字贬义,也足见作者对逝者的情真意挚。况且这篇文章不是小说,作者的行为必须基于真实环境,与女主人公的相处,必然要兼顾个人事业、家庭责任甚至家族生存,不可能像小说一样任意构造情节。理解了文章的全貌,相信大家会感同身受,对古人的行为产生理解之同情。





声音1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