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1632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一直居于官方学术正统地位,所以主流学者对“非儒家学说”的评判难免会有偏颇,“非儒家学说”中有很多真知灼见因之被埋没或遭遇非议。

另外,进入现代,“‘社会存在’的状态”和漫长的封建时期有了根本的不同,因而社会“自组织”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各家学说放在今日之实践中,他们的合理性与实用价值,和漫长的封建时期也必然有不同的变化。

以上这二点是我们应该对传文化中的各家学说,特别是蒙受不少非议的“非儒家学说”典籍,如纵横家的《鬼谷子》、包括儒家的《荀子》、还有法家的《商君书》及这儿的《韩非子》等各家学说,有必要进行一番重新发现发掘,以使前人的思想瑰宝,不致冷落于历史尘埃之中。

《韩非子》有被简单化为“冷酷权谋”、标签化为“非道德”的嫌疑,而其丰富的组织管理、社会治理思想被严重低估。但是,没有治,必然乱,无论古今,离治入乱,于国、于家、于个人没有任何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能够提升社会治理,提升组织效率、组织的“组织化”程度的法家,重新审视,重新发现。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集合了慎到的势,申不害的术,商鞅的法的思想,秦的强大崛起,以及统一后的治理体系,法家思想无疑是其主要的思想基因。其中,韩非的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而汉承秦制,因因相循,是中华传统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谭嗣同曾经在《仁学》中提出“两千年来皆秦政”,毛泽东曾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提出“百代皆行秦政法”,由此足见法家思想对社会,其实我们可以扩展一点,可以说是对组织“离乱入治”的不可或缺作用。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审鉴扬弃之后,打通古为今用的理论通道……



声音38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