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杨朔散文集 | 经典公版书

909

这是一段作者简介:
杨朔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作家。1913年3月22日,出生于山东蓬莱县,其父是清末的秀才,因而受过书香门第的启蒙教育。他6岁丧父;读完小学后因家境困窘无法继续升学,只得干 1929年随舅父到哈尔滨一家英商洋行谋生。在此期间,他一边自学国文和英语,一边还习作古典诗词和练习翻译,一些文稿还在哈市《国际协报》上发表,以培养、磨顾个人的文学功底,为日后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做好了学养气质的准备。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三省之后,他耳闻目睹侵略者在祖国土地上飞扬跋扈、无恶不作的情景,就像尖刀刺着他一颗年轻赤子的心,悲愤难平,寸肠欲断!他决心撰写抗日救亡的文章,寻找拯救祖国命运的道路,因此于1936年冬天离开东北而南下;先后转徙、浪迹于上海、桂林、武汉、延安、广州、重庆,为抗日救国孤独地奔波呼号; 1942年,他从敌后重回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马列主义,参加延安整风运动,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杨朔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就在他上下求索、寻找革命道路期间,他同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38年春,在广州《救亡日报》上连载、次年在生活书店出版的中篇《帕米尔高原的流脉》,则是他小说创作的处女作,此外还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宣传抗日的通讯特写。

当他从一位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之后,杨朔十分自觉地遵循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引的文艺工作者的道路,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他深入矿山、农村体验生活,后来又以新华社特派记者的身份并担任部队的职务,先后参加清风店、石家庄与平津战役,随部队东征西战、驰骋疆场,与广大指战员生活在一起。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反映龙烟矿工与日寇展开壮阔斗争的《红石山》、描述察南蔚县川的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反复辟斗争的《望南山》、沤歌晋察冀野战军英勇作战的《北线》三部中篇小说,以及收进《大旗》、《月黑夜》集的短篇小说。这些虽然不是很成熟的作品,存在着人物概念化、单纯追求情节等缺点;但真实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兵群众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壮丽图画,生动地刻画了在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及其崭新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