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岩的组合规律

2023-02-10 00:01

2023-02-10 00:51

自前寒武纪至中新生代,各个地质时期的岩浆活动受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和热动力条件所制约而具有各自的特征。辖域内侵入岩具有多成因、多源区、多时代的特点,但其在地理分布,形成时代及岩浆演化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时代组合规律

辖域内侵入岩的形成始于新太古代,终于中生代白垩纪,岩浆侵入活动共分四期,侵入活动高峰期为吕梁期、五台期、四堡期及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相对较弱。五台—吕梁期侵入岩包括傲徕山岩套及若干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分布面积约为121.5km2;四堡期只发育基性岩脉——牛岚辉绿岩;燕山早期侵入岩铜石超单元的东马山、崔家沟单元,燕山晚期则仅见闪长质脉岩,分布面积约为0.5km2

2.演化的旋回性组合规律

岩浆演化具有旋回性与不可逆性,辖域内侵入岩的演化也不例外。按照区内侵入岩的组合规律,其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旋回: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旋回发育较完整,中元古代及中生代旋回发育不完整。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充分体现了岩浆演化的规律。

相似性体现在:从区域上看,每一旋回从超基性、基性岩开始,至晚期酸性岩结束,早期侵入岩具有非造山岩浆岩的特点,晚期侵入岩具有同造山岩浆岩的特点;差异性则表现在岩浆来源与深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