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立身为什么立命

2023-03-02 02:00

2023-03-02 02:01
论“立家、立业、立命、立身”

这几个字眼的顺序到底怎么排列,我始终不知道,任何一个都是人生必须的阶段,而彼此联系。立家、立业、立命、立身,似乎这样的感觉更为合理,暂且就这样的排列,也就暂且这样写出自己的观点。
在我们的前辈孔圣人早就有提出了人生的几个阶段,“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立家,应该是三十岁之前的事情,有了家事业,命运,身份都有了。这是我的理解,存在不同的思考,那就是人生境遇不同,出生在好的生活环境,事业也需不要自己思考,命运也就成为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