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023-11-12 23:09

2023-11-13 01:39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更多回答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匡衡,他勤奋好学,但是是家里很穷,连蜡烛都没有。而邻居家比较富裕,每天都点蜡烛,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借光读书。
  具体内容匡衡勤奋好学,但苦于家中没有蜡烛,而邻居家比较富裕,每天晚上都会点蜡烛,但光亮却照不到他家,于是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这样光线就会照到他家,他就借着这些微弱的光亮读书,慢慢的,他自己的书都看完了,他就只有出去找别人借书了。
  听说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名叫文不识,家里很有钱,还有很多书。匡衡为了免费读书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而且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允许匡衡随便看书,不收他钱。狗来匡衡变成了一位大学问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环境和贫穷并不是阻碍我们前进的决定性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最终满腹诗伦,这说明只要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一切艰难险阻都打败不了我们。
《凿壁偷光》的故事:西汉的匡衡在年少时家境贫寒,在夜晚读书没有油灯可以照明,于是就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匡衡到他家做雇工,但不要报酬,只希望可以读遍他家的书。那户人家的主人深受感动,就借书给匡衡读。“凿壁偷光”现在比喻家境贫寒而读书刻苦。
“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