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祥林嫂的人生悲剧,鲁镇的人们都有什么反应,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023-11-20 00:51

2023-11-20 03:07
祥林嫂的悲剧告诉我们,不要跟别人老是诉苦,别人会烦的,鲁镇上的人们先是同情,后是厌烦。
更多回答
祥林嫂的悲剧人生在鲁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表现和反应:
1. 感到震惊和恐惧:祥林嫂的命运转折和悲惨遭遇可能会让鲁镇的人们感到震惊和恐惧。他们可能对她的不幸故事感到同情,但同时也可能因为她的命运而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不安和恐惧。
2. 同情和怜悯:祥林嫂的遭遇可能会引发鲁镇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他们可能会对她表示出善意的关心和慰问,尽力帮助她度过难关,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3. 避讳和回避:祥林嫂的故事可能让鲁镇的人们感到有些避讳和回避。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残留,他们可能害怕与她接触,担心会带来不幸的传染。这使得祥林嫂更加孤立和边缘化。
4. 无动于衷和冷漠:尽管祥林嫂的悲剧可能让一些人感到同情和怜悯,但也有一些人可能会对她的遭遇无动于衷,表现出冷漠的态度。他们可能认为祥林嫂的命运是她自己的选择或报应,与他们无关。
5. 歧视和排斥:祥林嫂的再婚经历和悲惨命运可能会使她在鲁镇的社会中受到歧视和排斥。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她是“不洁”或“不祥”的人,不愿与她接触或对她敬而远之。
这些反应都是基于祥林嫂的故事和人物特点,以及封建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婚姻、命运和道德观念的认知来推测的。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具体的情况可能因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理解而异。
对于祥林嫂的人生悲剧,鲁四老爷是没有什么同情心的,他只关心祥林嫂是一个寡妇,不能让她参加祝福时的祭祀活动;鲁镇的一般人(主要是一些下层妇女)对祥林嫂也没有多少同情心,她们听祥林嫂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时,更多的是带着一种猎奇的心理,而不是出于同情,以致后来当不再有新鲜的内容时她们便觉得厌烦,开始取笑她额头上的伤疤,柳妈就是其中的代表。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