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故

2023-11-23 11:37

2023-11-23 12:15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故如下:

古时候,有一个吝啬的富翁,他整天担心自己的财宝被盗,便找来工匠做了许多木柜、藤箱,然后,把所有的金银首饰、绫罗绸缎都装在里面。

老富翁看了看,仍然感到不放心,又吩咐工匠把每个箱、柜都安上锁,同时又用绳子捆牢,堆放在房间里。此后,老富翁每天都要来看上几眼,数上几遍,唯恐丢失。

一个星光黯淡的夜晚,一群小偷跳墙撬门溜进富翁家里,发现财宝都锁在箱柜里,小偷们想:老财主已经打好了包装,这样偷起来更方便。于是,几个小偷背的背,扛的扛,不一会儿,就把装满金银财宝的箱柜统统偷个精光。

第二天早晨,富翁起床后发现财宝不见了,屋内空空如洗,气得当场昏死过去。乡里人听说后,都说老富翁的“聪明”作法,实在是为强盗偷窃带来了方便。

聪明反被聪明误介绍如下:

聪明反被聪明误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意思是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所耽误或坑害,出处是宋·苏轼《洗儿》。

聪明反被聪明误原文介绍如下:

聪明乃是阴骘种,阴骘引入聪明路。不信阴骘恃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作者苏轼介绍如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