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帮孩子提高抗挫折能力?要怎么教导才好?

2023-11-27 05:21

2023-11-27 09:42
要处理一个正确的观念,不要过度的保护孩子,要让孩子了解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同时也不要让孩子退缩,要不断的鼓励孩子。
更多回答

目前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已经位于世界之首,每年都有学生自杀的新闻出现,社会外界环境的原因不可忽视,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太差。

现在孩子们都是娇生惯养,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没有独立面对挫折解决困难的机会,因此在遇到困境时,他们往往不知道怎么样去摆脱和超越困难。家庭挫折教育,是家长们需要面对的非常棘手的问题。

敏感的孩子

薇薇的女儿今年上五年级了。女儿从小就没有受过什么委屈,长得漂亮考试成绩又好,是个“小孔雀”一样的孩子。最近薇薇看女儿喜欢画画,就给女儿报了一个绘画兴趣班,一开始还好好的,后来有一次因为在绘画班上被老师说了几句,女儿回家就大哭一场,还说自己再也不去上课了。

薇薇找到老师,老师说其实只是给薇薇纠正了一点小错误而已。薇薇心里明白了,女儿一向被表扬惯了,现在已经听不得批评的声音了。

家长对抗挫折能力的理解,存在哪些误区?

1、抗挫折能力,“抗 ”非常重要

很多家长都把“抗”看得很重要,认为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失意的时候,一味的“硬抗”,就是心理强大的表现。其实很多人感到精神崩溃,都是从“抗”开始的。

硬抗只会让心理上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会陷入情绪上的抑郁,精神上的深渊。每个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同,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让孩子学会接纳挫折,在反省中学会改变,而不是一味硬抗。

2、刻意让孩子经历挫折

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并不等于刻意让孩子去经历挫折。父母需要做的,是捕捉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小挫折”,找准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果是刻意为之的话,效果往往不会太好。

挫折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往往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来看挫折教育可以让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则可能会让孩子失去信心,甚至是一蹶不振。所以教会孩子理性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才能够让孩子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那么如何正确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1)提升孩子正向思维的能力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保持乐观的态度,这样孩子才会受到感染。孩子的生活中,同样也不乏一些非常不太愉快的事情,即使是一些小事情也有可能让孩子感到心情抑郁,比如天气不好,成绩没考好,没穿到喜欢的衣服等等。

当孩子表现出情绪不佳的状态时,家长应该给孩子鼓励和支持,微笑和拥抱就是最好的抚慰方式。引导孩子积极思考问题,把不开心的事情变成开心的事情,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才会提升。

2)引导孩子合理发泄不好的情绪

困难挫折给孩子带来的打击伤害是很大的,孩子的负面情绪需要有发泄的出口。但是孩子现在年龄还小,本身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的。

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宣泄坏情绪,如果仅仅是硬抗,把一些不好的情绪都积压在心底的话,孩子的心理也容易出问题。

3)教会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

现在很多孩子的心态不好,就是没有拥有成长型的思维。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过度关注事情的结果,而没有看到事情的过程,只有在过程中,孩子才能够拥有更强的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的时候过程是比结果重要的,孩子如果只是关注输赢问题的话,确实是容易不快乐。在孩子完成某件事的过程中,家长也要积极参与进来,适当给孩子一些鼓励。

总而言之,真正的家庭挫折教育,不是让孩子对挫折产生“麻木感”,不把挫折当回事儿,而是让孩子能够直面挫折,不惧怕挫折。有的家长喜欢为孩子创造挫折,刻意去锻炼孩子的抗打击抗挫折的能力,其实这也是和家庭挫折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只要家长细心观察,就会在孩子的生活中发现不少的小挫折,陪伴他们一起去对抗这些挫折,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免责声明:此文和图片转载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

遇到任何事情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去解决,才可以提高抗挫折能力。多鼓励孩子,多激励孩子。
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怎么做也可以给孩子引导,但是应该让孩子自己面对。才可以获得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