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错多,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2023-12-02 13:38

2023-12-02 15:15
做事仔细点,不会做,多请教别人,实在不懂,还是不做,硬做,就是多做多错了
更多回答

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指用犯错的绝对次数来评价一个人是不正确的。

如果一个人犯错误的几率是相同的,那么事情做的越多,那么出错的绝对次数也就越多。如果做的事情越少,那么出错的次数也就越少。

但是,这是基于一个平均的出错概率而言!事实上,有些人,做事情多,但是正确率高,所以出错的次数少,不能说这种人做事情少。反之,有的人做事情少,但是错误率高,出错次数高,但是不能就因为出错次数多就认为这个人做事情多。

实际上,考评就是要考核以下方面:

第一,究竟做了哪些事情,难度是多少。

难度高的事情,花的时间多,出错概率也高,这是可以理解的。

简单工作,如果经常出问题,这种人绝对不能用。

第二,看出错是原则问题,还是细节问题?是方法问题,还是想法问题?

不太重要的细节,可以允许出一些小问题。关键的细节问题,可以允许偶尔出一二次问题。但是,原则问题绝对不允许出问题。

出问题,是工作方法的原因,可以给机会改进。但是,如果是思想问题,那就必须严肃处理。这里的思想问题,就是指在工作中夹杂一些私心杂念、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的行为。

下面举例子说明:

某单位的生产经理,越权擅自修改设备参数,且未通知生产工程师,结果导致大量产品报废。老板觉得是好心办了坏事,并未严肃处理。后来又出了多起类似事件,老板还是没有处理。结果就是这个生产经理胆子越来越大,很多专业上的事情,都是不懂装懂,最终导致企业上千万的损失而倒闭。其实,第一次犯错,虽然可以理解为好心办了坏事,但是性质也是很严重的,明显属于触犯了原则问题。后面类似的问题一再发生,那就不是方法问题了,而是明显的思想问题。对此老板还未加以警觉,那么后果也是必然的。

某公司有二个生产工程师,负责相同的工作。一个经常出错,一个就没出过错。那个经常出错的,每次出错老板都很重视,经常找他谈话,了解情况。那个没出过错的,反而倒是一次也没有谈过话。工人都知道,那个经常出错的,怕出问题,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找那个不出错的工程师帮忙。但是,谁也没想到,二年后,那个经常出错的工程师反而被升级加薪了。有人不服,老板对此给出的解释二点:第一,错的多,说明做的多。第二,错的多,说明单位付出的成本高,所以要留住他。据说,后来那个不出错的工程师就再也不帮忙了,并且不久之后就辞职了。

这是一句中文谚语,意思是:如果做太多的事情,就容易犯错;如果少做事情,就少犯错;如果什么都不做,就不犯错。
这句话的含义是,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过度努力或者不充分考虑而犯错。因此,如果能够适当地减少工作量,或者更加仔细地考虑和计划,就可以减少犯错的可能性。
这个谚语并不是鼓励人们不做事,而是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谨慎,不要盲目行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对于每个任务都要认真考虑,并且在行动中保持谦虚和谨慎。
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失误、犯错的可能。
做的越多,失误的可能性和几率会越大。不做事,当然不会有失误。
就这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