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话蟋蟀

2023-12-03 03:26

2023-12-03 08:21
  秋风起,草虫鸣,又是孩子们翻盆倒砖捕捉蟋蟀的时候了。

  蟋蟀也叫促织,北京俗称“蛐蛐儿”,中国古代从宫廷到民间,都尚促织之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促织”一文写尽了黎民向朝廷贡蟋蟀的悲惨故事。苏杭一带人好斗蟋蟀,京华也极盛行。明朝祟祯年间《帝京景物略》一书就写永定门外胡家村出产蟋蟀,对蟋蟀的品种、名称、饲养方法、搏斗情景记载极详。明朝已有《促织经》的书籍。

  笔者有几个养蟋蟀的朋友,曾见他们斗过蟋蟀,奢侈之风,令人吃惊。

  北京宣武门外校场六条有两家蛐蛐店,山东兖州有专人来此出售蟋蟀,养蟋蟀者也来这儿选购,佳者每只可卖银洋数元。饲养蟋蟀需用好罐,北京讲究用“赵子玉”制的罐,养蟋蟀前先用普洱茶浇罐,以免罐底“烧伤”蟋蟀爪牙。

  蟋蟀的食料是用米饭和研碎了的青豆合制成糊状食物,一天一换。霜降以后,蟋蟀要晒太阳,中午捧出盆来晒一阵,用帘子遮着,晒时每盆都要把水和食物取出,以免热气蒸发,薰坏蟋蟀;过午后,再逐盆放进食物和水,捧回屋内。

  冬天则把盆放在锡壶内,一壶放四罐,外边再用棉被裹着取暖,这样可以将蟋蟀养到冬季。斗蟋蟀时盛况空前,仆人们挑着蟋蟀盆奔赴现场。事前做局者用天平称好蟋蟀分量,分量相等者方能决斗。双方主人押上赌注,数字写在水牌上,旁人也可押码。蟋蟀到了盆中,主人就用“探子”诱其相斗。如一方斗败要跑,用“探子”引回再斗,三个回合后都跑,就算输了。于是做局者收集双方赌注,扣掉百分之十的抽头,再付给赢方。

  北京斗蟋蟀时人们可以围观,但旁观者必须保持安静,怕惊动了蟋蟀,跳出盆外,这叫“惊盆”,“惊盆”后的蟋蟀放回盆内,一般就丧失斗志,不能斗了。

  天津斗蟋蟀时不许围观,只许双方主人和“监盆”者(即做局者)围观。斗赢了的蟋蟀,振翅长鸣,主人在盆盖后面贴纸上记上它的战绩。这类蟋蟀如死后,主人无限伤心,用白银薄片打成小棺材入殓安葬,并谥以“常胜将军”、“开国大元帅”等称号。

  过去北京为养蟋蟀斗蟋蟀倾家荡产者有之,投河悬梁自尽者有之,荒废学业者更不计其数。因此,养蟋蟀只宜逢场作戏,切不可玩物丧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