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后经常出去“浪”的孩子,都会有哪些优势?

2023-12-04 03:46

2023-12-04 04:43
性格开朗,这是最大的优势,还有就是有朋友很多,自己不会感到孤单,特别是内心会比较开阔,对于别人无意中说的话不会那么敏感。
更多回答

放假,是每个孩子听到都能眉开眼笑的名词,因为这意味着要脱离学校的“束缚”,可以每天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干嘛就干嘛,看电视、玩游戏或是到外面玩耍。可以说,放假给孩子的童年“添置”不少快乐的回忆,然而,有些家长却不一定这么认为。



案例分析:

李女士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母亲,她对于孩子放假时期的安排,其实早早就敲定了。从早上到晚上八点,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李女士都给提早安排上了,比如说早上要到补习班补课,下午则是要在家里写作业,直到吃完晚饭再继续写。



这样严格的家庭教育氛围下,孩子即使是放假也没能轻松一天,只能活在各式各样的题海当中。然而孩子学习成绩出炉以后,出色的分数让李女士越加肯定自己的做法没有错,只不过,孩子的反应却不这么“认为”。

因为李女士严格的教育下,孩子虽然成绩优秀,但是看上去完全没有自己的性格,逢人唯唯诺诺,只有在学习的时候才会感到安心。而越来越像傀儡的孩子,则也让李女士慢慢揪心了起来,因为孩子的成长好像和自己想象当中的有所不同。



其实,李女士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我们周围并不少见,只不过牺牲孩子的娱乐时间,让孩子全神贯注用在学习上是否是好事,也是相当有争议的一件事情。那么,家长不妨了解一下,如果说孩子经常宅在家里,会有哪些明显的副作用。

经常“宅在家”对孩子有哪些负面影响?

就像李女士的孩子一样,因为长期在家里无法出去游玩,导致他的性格一直处于一个窄小的空间当中无法伸展。长久以来,就会导致他的性格无法得以发展,同时还让孩子的体质下降,变得比较脆弱。

这是因为时不时就在外面玩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泥土和空气,再加上经常活跃在阳光底下,因此孩子的身体会比经常在家里的孩子要来得好。



不过家长还是可以深度了解放假时经常“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通过这样的认识,看看到底要不要让孩子继续待在家里。

“宅家里”和“出去浪”的区别在哪里?

一:宅家里的孩子社交能力低较差

因为长期处在自己世界的缘故,宅家里的孩子无法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自然也就没有机会结交到新朋友了,那么,在这样的环境底下会变得比较内向和羞怯,社交能力自然也就比不过经常外面“浪”的孩子了。



二:宅家里的孩子性格内向且易自卑

因为经常宅在家里的关系,就像上述说的那样自然没有多余的社交经验,很有可能因此演变成一个内向的性格。要知道内向性格是很容易诞生自卑感的,如果说孩子无法敞开自己心扉,那么最终有可能变成一个唯唯诺诺的自卑孩子。

三:出去“浪”的孩子身体更好

因为经常在外面奔跑和玩耍的关系,这类孩子的体格往往会更高,骨骼发育也会更好,再加上因为经常接触泥土和沙子以及外面空气的缘故,他们的体质也会变得非常强健。



我们已经知道宅家里和出去浪的区别有这些不同,但是家长仍旧不能让孩子一味把时间用在玩上,因此,家长该如何教育才能实现劳逸结合?不妨这么处理。

家长如何做到劳逸结合?

1、计划安排

家长可以事先给孩子规定好合适的计划,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可以出去玩,这样的话,孩子也会为了出去玩而尽力完成任务。不过要记得的是不要让孩子草率完成任务,家长自己也要做好检查工作。



2、多带孩子出去玩

孩子虽然也有空间,然而家长可以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朋友,没事就带孩子出去玩耍。通过这样的氛围,家长便可以在孩子玩耍的时候也能一边教育孩子,让教育和玩耍两都不误。

3、树立规则

家长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呆在孩子身边,因此需要明确规则,让孩子知道只能玩到几点,或者说不能到什么危险的地方游玩。在树立规则以外,安全意识的普及也要教育到位,这样才能保障孩子在外的安全。



结语:

教育孩子任重而道远,因此家长要懂得更加弹性的教育方式,如果用过于强势且野蛮的教育方式,则会让孩子生活在一个过于窄小的空间里,最终导致孩子的性格和人格都变得扭曲。

这样的孩子在众人面前会很自信,会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会怯场,能够交到很多朋友,学会很多为人处世发道理和技巧。
这样的孩子创造力会很强,人脉也会很好,拥有很好的组织能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