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沭阳县扎下镇的历史及由来?

2024-01-04 08:30

谁能告诉我沭阳县扎下镇的历史由来,以及冯徐村的历史?
2024-01-04 09:02
沭阳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境内有鲁成公九年(前582年)建的郯子国,在今日沭城西北20公里处,仍可寻到留下的一片废墟。前汉时东海郡的厚邱、建陵、阴平、下城、临渣、怀文、服武等古城,皆在境内。后汉,建陵县并入厚邱县。至晋,阴平县也并入厚邱县。宋元嘉十二年,废厚邱县为襄贲县,直到北周建清六年(556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县名沿用至今。
沭阳县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且是古城封邑所在,自是留有较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新石器时代的臧墩和六朝墓葬,西周时的孟墩、殷墩,前汉时的厚邱、阴平方城遗址,宋朝大科学家沈括留下的治水功业与虞姬诞生地有关的虞姬沟、虞姬庙、九龙口、霸王桥等;明代抗倭将领刘綎筑的营垒,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留下的袁公藤和古典雅秀的逍遥厅。其中有的经过装饰点缀,益发异采,有的被列入国家保护文物。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常使沭阳人引为自豪。沭阳古为纷争之地,近为革命老区之一。北宋时宋江义军活动于海、沭一带,南宋时韩世忠在此抗金。清顺治年间,以榆园山为首的农民义军,奋起反抗清庭统治。民主革命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李一氓等同志,皆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
在沭阳大地上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文化名人(如著名作家白夜、摄影大师吴印咸、“活红娘”宋长荣等)。

沭阳,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沭阳县总面积2297平方千米。沭阳古有厚镇、渠头、刘庄口等镇,惜毁于兵火。明清增至36个镇。民国期间,裁镇设9市1乡,后改为10区162乡镇,大小集镇星罗棋布。新中国成立后,区乡屡有更动,至20世纪80年代相对稳定,计35个乡镇(场),另有10多个集市。现辖29个镇、5个乡,1个农场,472个行政村(居)委会,177万人口,是全省人口最多、陆域面积最大的县份,县人民政府驻沭城镇。邮编:2236****,代码:3213****,区号:0527。拼音:ShuyangXian。
沭阳县辖29个镇、5个乡、1个农场:沭城镇十字社区七雄社区章集社区扎下镇马厂镇汤涧镇李恒镇沂涛镇塘沟镇胡集镇钱集镇东小店乡周集乡张圩乡陇集镇悦来镇耿圩镇北丁集乡刘集镇华冲镇桑墟镇青伊湖镇龙庙镇万匹乡青伊湖农场韩山镇吴集镇西圩乡高墟镇湖东镇官墩乡庙头镇潼阳镇新河镇颜集镇贤官镇茆圩乡。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花海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全县地形呈不规则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县内最高峰韩山海拔70米,除潼阳、茆圩、刘集、悦来等乡镇有些岗岭外,土地平衍,河网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境内。
沭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最高气温14.3℃,最低13.3℃。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最低气温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沭阳资源十分丰富。沭阳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和科技先进县。年产粮食100万吨、油料6.23万吨、棉花0.51万吨,年出栏商品猪近200万头。
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33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县内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2006年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
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地总面积达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
沭阳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
沭阳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非金属矿9种,能源矿1种,其中蓝晶石、水晶、磷、云母矿以及黄砂、陶土等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沭阳县是江苏三个省直管试点县之一,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简称沭,地处 徐州、 连云港、 淮安、 宿迁四市结合部,属鲁南丘陵与 江淮平原过渡带。
沭阳素以改革创新闻名全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 沭阳速度”和 沭阳经验,连续五年跻身“ 全国百强县”,排名升至第41位,江苏排名第15位;连续两届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县”,名列第79位, 沭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苏北 唯一一家落户县级城市的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沭阳县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已达60平方公里,集中居住人口增加到65万人。希望能帮到你。
更多回答
沭阳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境内有鲁成公九年(前582年)建的郯子国,在今日沭城西北20公里处,仍可寻到留下的一片废墟。前汉时东海郡的厚邱、建陵、阴平、下城、临渣、怀文、服武等古城,皆在境内。后汉,建陵县并入厚邱县。至晋,阴平县也并入厚邱县。宋元嘉十二年,废厚邱县为襄贲县,直到北周建清六年(556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县名沿用至今。
  沭阳县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且是古城封邑所在,自是留有较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新石器时代的臧墩和六朝墓葬,西周时的孟墩、殷墩,前汉时的厚邱、阴平方城遗址,宋朝大科学家沈括留下的治水功业与虞姬诞生地有关的虞姬沟、虞姬庙、九龙口、霸王桥等;明代抗倭将领刘綎筑的营垒,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留下的袁公藤和古典雅秀的逍遥厅。其中有的经过装饰点缀,益发异采,有的被列入国家保护文物。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常使沭阳人引为自豪。沭阳古为纷争之地,近为革命老区之一。北宋时宋江义军活动于海、沭一带,南宋时韩世忠在此抗金。清顺治年间,以榆园山为首的农民义军,奋起反抗清庭统治。民主革命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李一氓等同志,皆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
  在沭阳大地上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文化名人(如著名作家白夜、摄影大师吴印咸、“活红娘”宋长荣等)。

沭阳,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沭阳县总面积2297平方千米。沭阳古有厚镇、渠头、刘庄口等镇,惜毁于兵火。明清增至36个镇。民国期间,裁镇设9市1乡,后改为10区162乡镇,大小集镇星罗棋布。新中国成立后,区乡屡有更动,至20世纪80年代相对稳定,计35个乡镇(场),另有10多个集市。现辖29个镇、5个乡,1个农场,472个行政村(居)委会,177万人口,是全省人口最多、陆域面积最大的县份,县人民政府驻沭城镇。邮编:2236****,代码:3213****,区号:0527。拼音:ShuyangXian。
  沭阳县辖29个镇、5个乡、1个农场:沭城镇十字社区七雄社区章集社区扎下镇马厂镇汤涧镇李恒镇沂涛镇塘沟镇胡集镇钱集镇东小店乡周集乡张圩乡陇集镇悦来镇耿圩镇北丁集乡刘集镇华冲镇桑墟镇青伊湖镇龙庙镇万匹乡青伊湖农场韩山镇吴集镇西圩乡高墟镇湖东镇官墩乡庙头镇潼阳镇新河镇颜集镇贤官镇茆圩乡。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花海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全县地形呈不规则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县内最高峰韩山海拔70米,除潼阳、茆圩、刘集、悦来等乡镇有些岗岭外,土地平衍,河网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境内。
  沭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最高气温14.3℃,最低13.3℃。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最低气温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沭阳资源十分丰富。沭阳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和科技先进县。年产粮食100万吨、油料6.23万吨、棉花0.51万吨,年出栏商品猪近200万头。
  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33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县内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2006年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
  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地总面积达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
  沭阳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
  沭阳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非金属矿9种,能源矿1种,其中蓝晶石、水晶、磷、云母矿以及黄砂、陶土等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沭阳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境内有鲁成公九年(前582年)建的郯子国,在今日沭城西北20公里处,仍可寻到留下的一片废墟。前汉时东海郡的厚邱、建陵、阴平、下城、临渣、怀文、服武等古城,皆在境内。后汉,建陵县并入厚邱县。至晋,阴平县也并入厚邱县。宋元嘉十二年,废厚邱县为襄贲县,直到北周建清六年(556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县名沿用至今。
沭阳县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且是古城封邑所在,自是留有较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新石器时代的臧墩和六朝墓葬,西周时的孟墩、殷墩,前汉时的厚邱、阴平方城遗址,宋朝大科学家沈括留下的治水功业与虞姬诞生地有关的虞姬沟、虞姬庙、九龙口、霸王桥等;明代抗倭将领刘綎筑的营垒,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留下的袁公藤和古典雅秀的逍遥厅。其中有的经过装饰点缀,益发异采,有的被列入国家保护文物。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常使沭阳人引为自豪。沭阳古为纷争之地,近为革命老区之一。北宋时宋江义军活动于海、沭一带,南宋时韩世忠在此抗金。清顺治年间,以榆园山为首的农民义军,奋起反抗清庭统治。民主革命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李一氓等同志,皆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
在沭阳大地上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文化名人(如著名作家白夜、摄影大师吴印咸、“活红娘”宋长荣等)。

沭阳,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沭阳县总面积2297平方千米。沭阳古有厚镇、渠头、刘庄口等镇,惜毁于兵火。明清增至36个镇。民国期间,裁镇设9市1乡,后改为10区162乡镇,大小集镇星罗棋布。新中国成立后,区乡屡有更动,至20世纪80年代相对稳定,计35个乡镇(场),另有10多个集市。现辖29个镇、5个乡,1个农场,472个行政村(居)委会,177万人口,是全省人口最多、陆域面积最大的县份,县人民政府驻沭城镇。邮编:2236****,代码:3213****,区号:0527。拼音:ShuyangXian。
沭阳县辖29个镇、5个乡、1个农场:沭城镇十字社区七雄社区章集社区扎下镇马厂镇汤涧镇李恒镇沂涛镇塘沟镇胡集镇钱集镇东小店乡周集乡张圩乡陇集镇悦来镇耿圩镇北丁集乡刘集镇华冲镇桑墟镇青伊湖镇龙庙镇万匹乡青伊湖农场韩山镇吴集镇西圩乡高墟镇湖东镇官墩乡庙头镇潼阳镇新河镇颜集镇贤官镇茆圩乡。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花海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全县地形呈不规则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县内最高峰韩山海拔70米,除潼阳、茆圩、刘集、悦来等乡镇有些岗岭外,土地平衍,河网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境内。
沭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最高气温14.3℃,最低13.3℃。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最低气温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沭阳资源十分丰富。沭阳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和科技先进县。年产粮食100万吨、油料6.23万吨、棉花0.51万吨,年出栏商品猪近200万头。
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33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县内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2006年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
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地总面积达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
沭阳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
沭阳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非金属矿9种,能源矿1种,其中蓝晶石、水晶、磷、云母矿以及黄砂、陶土等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