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伊索寓言》有一则故事说,有个放羊娃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很远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欢说谎...

2024-01-08 01:2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伊索寓言》有一则故事说,有个放羊娃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很远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欢说谎,开玩笑,时常大声向村里人呼救,谎称有狼来袭击他的羊群。开始两三回,村里人都惊慌得立刻跑来,被他嘲笑后,没趣地走了回去。后来,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窜入羊群,大肆咬杀。牧羊娃对着村里拼命呼喊救命,村里人却认为他又在像往常一样说谎,开玩笑,没有人再理他。结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1)有人从这则故事得到启发说:“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请分析故事的本意,并对以上观点进行驳斥。 (2)放羊娃的多次撒谎而失去了人们的信任,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说明“诚信”等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2024-01-08 02:38
正确答案:
(1)这则故事的本意是说,放羊娃多次撒谎,失去了人们的信任,最终使自己受到损失,自食其果。这则故事主要是说明在社会生活中诚信等道德准则的重要意义。
“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的观点,是对这则故事涵义的误解。它违背了真理观的基本原理。真理就是主观同客观的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检验标准、作用等都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真理有其客观的确定的内容和标准,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或者靠“谎言重复一万遍”得来的。真理和谬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真理和谬误二者有原则区别,但又相伴而生,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超出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转化为谬误,反之亦然。但是二者的相互转化,需要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谬误、“谎言”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真理,但决不是靠主观意志或者“重复一万遍”来实现。
“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是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这种相对主义诡辩论抹杀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是有害的。
(2)“诚信”等道德原则属于意识形态。它又称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形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意识形态又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包括反映社会存在、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以及观念创新等方面。
先进的意识形态推动社会的发展。“诚信”等道德原则,作为人类社会积极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成果,是人类和谐共存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反映,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推动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这则故事也说明,人类社会要坚持和弘扬“诚信”等道德原则。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