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早教主要学什么

2024-01-11 11:26

2024-01-11 15:08
什么是蒙氏早教?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丽亚·蒙特梭利建立起蒙氏早教体系。

她所提倡的一些早教观点,比如尊重孩子的天性,现在看起来好像十分的普通,但在100年前的社会中,这样的观点可以说是十分大胆的。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儿童跟小动物的智力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可以随便给大人取乐,甚至穷人家的孩子连生存环境都得不到什么保障,更别提教育了。

当时蒙特梭利在一所医院工作,所以蒙氏早教最开始的起源就是从医学角度研究儿童,后来蒙氏学校招收了一些孤儿、社会底层完全得不到教育的孩子,从这些教育当中,她发现了儿童认知和心智发展的基本规律。

蒙氏早教有什么特点?

1、丰富的教具和有特定的空间

蒙氏非常强调“玩耍中学习”,让孩子通过“玩耍中学习”,从有趣的玩耍中自主学习,培养专注力和耐心。而各种蒙氏的专业教具就是孩子为了“玩耍中学习”而准备的材料。

现在有很多早教中心打出“蒙氏数学”的旗号,也是因为蒙氏理论在数学教学方面可以很好地利用教具,比如乘法板,分式嵌板。但相应的,蒙氏早教在艺术教学领域就比较薄弱。

同时还需要一轿尺个良好安全的玩耍空间,因为蒙氏倡导尊重儿童,孩子要有一个独立的自我空间。成年人只需要保证该空间的足够安全,适宜儿童的身体特点,可以保证孩子自由探索。

2、自由与规律

蒙特梭利倡导让孩子自由发展,但同时也非常强调纪律性。蒙氏的自由是一定规则内的自由,而不是一些人片面理解的放任自流。

比如蒙氏的特点之一“无声教育”,要求在儿童使用教具学习时,教师不要任意打扰,其根源就是对孩子的尊重。但同时,教师又必须要维护秩序感,比如使用完教具以后要收拾归位,别人使用时要等待。

3、禁止“过分幻想”

蒙氏主张削弱孩子的过度幻想,不提倡讲神话故事,不鼓励幻想类的角色扮演游戏,目的是让孩子区别“现实”和“童话”。比如选择绘本,不能出现动物和人交谈的内容,但是动物之间可以交谈。

国内的部分教育实践者,由此指出孩子的“幻想状态”是不正常的。实际上,这种幼儿生活体验不叫过分幻想,在心理学上称为“假装游戏”,是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真实世界的规则。这种状态跟成年人的逃避现实是完全不一样的。禁止“过分幻想”也是蒙氏落后于现代科学的一种教育观点。

4、敏感期

现在很多人常说的“敏感期”理论就来源自蒙氏。蒙特梭利认为,每个敏感期对应一种特殊的敏感性,而敏感性是儿童在发育中的暂时性特征,一旦他们获得了某种特定品质之后,这种敏感性就会消失。所以,一种特定的品质是借助于敏感期的短暂刺激和帮助而获得的。而一旦孩子的内在需求受到约束,就会出现各种负面反应,比如“发脾气”。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某一个时期,发展某项能力是最佳的,比如动作发展,语言能力,社会交往。如果错过了也是可以弥补的,但是闭锋高要慢一点。

但现在有些人过于片面夸大敏感期作用,这也是一种误基耐区。

5、混龄教育

混龄也是蒙氏的一个重要特点,让不同年龄的孩子有机会互相模仿,学习。

同时更能让孩子提前感受到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别,对日后的社会人际关系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人情国家,这种教育反而是非常有用的。

蒙氏教育适合你的孩子吗?

蒙氏教育最开始脱胎于对儿童的医学研究,因而整个教学体系存在机械主义的一面,有一定的规则和模式,强调“玩耍中学习”,并且主张“无声教育”,安静游戏,让孩子自己主导。所以,蒙氏体系更适合对物体很专注,喜欢自己研究和琢磨的孩子。

对于害羞的内向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可能会从蒙氏教育中得益更多。如果是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或者是有些艺术天份、天性浪漫爱幻想的孩子,就不一定适合蒙氏的方法。并不能说后一种孩子完全不能接受蒙氏教育,而是说纯粹的蒙氏教育可能不利于发挥这些孩子的优势。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