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涵《十三岁的故事》读后感,,谢谢谢

2024-01-13 18:45

2024-01-13 22:49
《十三岁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篇名为《十三岁的故事》的文章。文章里讲述了: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的妈妈刚学会骑自行车,胆太小,不敢骑,又不会上下车,骑在马路上摇摇摆摆。所以小男孩每天都要护送他妈妈上下班。所谓的护送,其实也就是他妈妈在前面骑,小男孩在后面跑。每当后面或前面有车时,小男孩都会奔在妈妈的左侧,这样可以挡住别的车,让他妈妈觉得没有危险。就这样每天上午下午的跑着。过了一段时间,他妈妈骑车不害怕了。半年以后,小男孩成了田径队队长,在田径各个项目中得到了好多奖!
想想我,今年十岁了。外婆外公很宠爱我,什么事都不要我做。俗话说“捧在手里拍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外公每天都要问我:今天早点吃什么?晚饭要吃什么菜?我跟这位小男孩真是不能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我还生在福中不知福,嫌外公啰嗦。我真要好好像这位小男孩学习!
周蕴洁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真情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珍贵?最值得珍藏?那就是爱。这就是最近我读了梅子涵写的文章—《十三岁的故事》后最深的感受。
《十三岁的故事》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十三岁那年,“我”有力气了,便主动地帮助妈妈扛车。妈妈去上班,“我”热心地扶她上车。由于担心不会骑车的妈妈路上出危险,“我”拼命地跟在她后面奔跑,一路保护她,提醒她。就这样,一直跟到妈妈学会了骑车为止。
在这篇文章中,梅子涵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语言朴实无华。但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还是被作者深深地感动了。为了母亲,作者每天都跟着母亲奔跑,而且一奔就是五站,直到母亲学会骑车为止。那么长的路,对于一个大人来说尚且困难,更何况是一个刚满十三岁的孩子?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坚持跑下去?是爱的力量!作者是多么爱自己的母亲啊!只要后面或者对面有车开过来,他就不顾危险地奔过去,挡住别的车。甚至于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时还只顾着保护母亲,只顾着对母亲说﹕“妈妈……别紧张。”“慢……一点”“妈妈……扶好……龙头。”可以说,文中的作者对自己的母亲的爱就像空气是无处不在了。我想﹕爱也许就是这样平常,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能够表现出来。它不一定需要豪言壮语,它不一定需要惊天动地,它需要的是付出我们的实际行动,付出我们真挚的感情。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十三岁的刘霆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刘霆的妈妈肾功能衰竭,昂贵的治疗花光了全家的积蓄。一家人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父亲不堪重负离家另谋生路。面对母亲的病危,家庭的变故,刘霆挑起了家庭的重担。2005年,勤奋学习的他接到了浙江林学院的录取通知单。母亲愁眉不展。体重只有九十斤重的刘霆却毅然地对病床上的母亲说﹕“妈妈,让我背你去上大学!”之后,他就边读书边照料母亲。故事中的刘霆用自己真诚的爱感动了社会,他和梅子涵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人间最美好的真情。
爱是无价之宝,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它能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幸福,带来快乐。读了这篇文章,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拥有爱。让我们的爱像玫瑰花儿一样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吧!相信,爱之花绽放的地方,生活一定会更加精彩。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