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凳典故?

2024-01-22 23:27

2024-01-23 03:25

椅始源于魏晋和隋朝,初名为胡床或马扎,直至唐明宗时期开始形成有靠背的椅子,到宋代出现交椅,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成语正襟危坐也是源于历代皇帝在交椅上的坐姿。 纵观吾国古今坐俗,可以大概为二,即自古至隋为跪坐时期,唐宋以后为椅坐时期。盖汉代有榻与胡床传人,但榻乃供跪坐,胡床虽为垂足坐,顾仅用于特别场合,此时社会仍普遍通行跪坐,故不能以一般状况论。兀子(凳)本可垂足,此坐始于唐,盛于宋。唐之椅子、绳床垂足而且倚坐,宋代承习,当然无异。所以唐宋时代,完全同为椅坐,传之今日矣。自古至唐,席地而坐,唐始为椅坐,此不独文献上,足为明证,即汉代山东孝堂山石刻及武梁祠之画像石,以及古传名画,今出土文物,亦可见之。(参考黄现璠著 《古书解读初探》)

即桌子。古代桌亦写做“卓”。也有作“槕”的,但今都谓“桌”。桌子的早期形象可见唐代敦煌壁画85窟屠房中的方桌,仅方形木板下置四根方形柱腿。我国桌子究竟始于何时,至今说法不一,未见定论。

早在4000年前古埃及就有木桌。公元 1世纪古罗马出现大理石和青铜制的桌。在中国战国时就有几和案,如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了战国漆案和漆几。其中漆案造型端庄稳重,案腿呈栅状,主柱雕成禽形,外表漆绘花纹图案;漆几为板状几腿,榫卯结构油漆黑地朱纹。隋、唐时期出现了高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