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工作记载表怎么写?

2024-01-26 06:49

2024-01-26 11:19
行为特征与原因分析
皮皮一直很喜欢上幼儿园,还记得他曾经站在幼儿园的门口,跟妈妈说:“妈妈,你不用送我进去了,我自己进幼儿园就行了!”然后转身,一蹦一跳跑进幼儿园。我认为这是他内心快乐、自信的表现。
但是前段时间,他总在幼儿园门口对我说:“妈妈,你送我进去嘛!”神情扭捏,很不干脆,表现出和妈妈的依依不舍,情绪也有些低落。
因为皮皮一向表达能力不错,而且很乐意跟妈妈诉说幼儿园发生的事情。而这方面并无异常,因此,我推断,问题出在家庭这一方面。

指导策略与方法:
对于0-6岁的儿童,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和妈妈的关系。孩子的问题,通常都是家长的问题。
那段时间,具体我和皮皮之间的关系怎样我记不清楚了。好像那段时间我出了一次差,但是时间并不长。我也没有特别忽略他。但是,孩子的表现就是渴望得到妈妈更多爱的表现。至少,从他的需求来说,我给与的是不够的。所以,那段时间,我有意识让他能感觉到我更多的爱,比如,有时候,他不走路要求我抱,一般我会要求他自己走,但那段时间,我会多满足他,按照他的要求,抱他。另外,除了每天晚上的故事时间,我有意识增加一点和他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机会,比如:陪他玩儿积木或者一起看动画片。也没有很刻意做什么,只是脑子里多了根弦,会对他更耐心,多关注他一下,更少一点吼他而已。
同时跟幼儿园沟通,这样至少幼儿园不会有发作用力。老师会关注他的情绪。问题本身虽然不在幼儿园,但幼儿园如果也能重视这个问题,会对皮皮有更良性的作用,

行为效果:
现在,皮皮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了,每天快乐自信洒脱跟妈妈再见,偶尔撒娇一次让妈妈送进去,也会在厨房门口叫停:好了,妈妈,到这儿就行了!
孩子内心的力量来自于他的成长,而他的成长力量来自于爸爸妈妈给他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当孩子在和他最亲密的爸爸妈妈(主要是妈妈)那里获取到了充足的满足,他就从关注妈妈的陪伴转向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建构。因此就能快乐自信地面对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