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神话故事

2024-01-30 19:09

2024-01-30 22:30

盘古开天地    天地初始混沌若蛋,盘古氏开天辟地,其后化为日月星辰、山川树木,而蛋壳化作一层薄薄的页岩压在太行山下的济源盘谷(古)寺一带,即是古今闻名的优质盘砚石,刚不露骨,柔足任磨,质地细腻,发墨而不渗水①。  女娲抟土造人    黄河与太行、王屋(中条)二山在济源邵原相接,这里的黄土浅丘地带为女娲抟土造人提供了原料和加工场所。因此传说中的华夏族民以为王屋山以西就是“西边天”了。女娲在黄河岸边以黄土造人,由此在地球上产生了黄皮肤的人种。邵原斗顶原始森林西边,地名历来就称西边天。鳌背山娃娃崖上许多光身泥娃娃,传说就是女娲娘娘当年的杰作。  女娲炼石补天    女娲补天是我国最早有关天降陨石或火山喷涌引发地震的传说。天塌地陷,女娲在王屋山“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现在邵原小沟背到处是巨大的五彩石,传说就为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西边鳌背山,即是那个断了四足的神鳌所化。黑龙岭和小沟背至今仍有女娲娘娘庙、女娲梳妆台、女娲伏羲全神庙等遗迹。凤凰台附近金凤展翅、龙凤呈祥、龙槽凤池、阴阳太极石、有熊戏水石等维妙维肖,令人叹为观止。天地造化之奇,竟将七、八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原始文化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神农尝百草    《神农本经》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就是茶,指能解毒的药茶,与南方生津解渴的饮茶绝然不同。而济源盛产的冬凌茶、菊花茶、银杏茶、石茶等皆为药茶。鳌背山、待落岭、圣王坪顶部坦如平地,奇花异草茂盛,相传是神农氏(炎帝)尝百草之所,其后被唐代药王孙思邈称为我国“中草药之宝库”。  黄帝祭天    王屋山主峰古称琼林台。相传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与蚩尤久战不决,便于元年(公元前2697年)正月甲子到王屋山琼林台设坛祭天,西王母授黄帝破蚩尤之策,开创了华夏5000年文明史,从此琼林台就更名为天坛峰,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之圣地②。而邵原小沟背景区的砍头山、尤颅寨、蚂蚁塘、枪杆洼以及王屋山五百里红叶等景观,似乎仍在向游人诉说那段腥风血雨的历史。  共工头触不周山    相传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争斗(一说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头触不周山。不周者,不周全、不完整也。水、火二神争斗,至今留下了邵原原始森林的斗顶峰,因其缺西北,故又称不周山③。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实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第一次抗旱防灾践。济源五龙口阳落山,主峰有“V”字型缺口,人称箭过顶。这里的诸多山石,如阳落山、香炉山、桃都山,箭过顶、老君顶、金盔顶,狂犬吠日、玉兔盘山、金鸡冠顶等,都与后羿射日的故事相连系。  夸父追日    夸父立志追日,一直赶到太阳入口处,渴欲得饮,便喝干了黄渭二河之水,仍感不足,最后焦渴而死。五龙口孔山因山顶有孔而得名,其与神农坛之孔相对,传说为夸父(民间俗称二郎)担山撵太阳留下的扁担孔。孔山西边的小灵山,孤立平川,说是从夸父神靴里磕出的砂粒。  鲧禹治水    鲧禹治水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抗洪防涝斗争。远古时期,人们征服自然的主要活动是治水,即所谓“治水者治天下”。据说黄河小浪底八里胡同的“鲧山禹斧”、九蹬莲花栈、羽山墠渚④、黄河西滩、四渎之一的“导沇为济”、应龙探首、禹王鞭壁等,都是鲧禹治水留下的遗迹。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首例开山筑路活动。相传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发生的地方,现在的王屋山仍有愚公村、愚公洞、愚公井、愚公移山处等遗址⑤。  成汤伐夏桀    夏桀的残暴统治引起天下诸侯反对,成汤借机率兵把夏桀困在呜条(山西安邑),夏桀化一条黄龙逃脱,成汤射出一箭,经邵原东边一道山岭待落未落之时,黄龙摆尾又拐向北,这时神箭也转弯追去,落到了圣王坪。现在邵原一带留下了箭呼门、待落岭、圣王坪等历史地名。待落岭“二十四里天街”,传说就是当年汤王神箭飞越扫平的。圣王坪浅丘平缓,坑凹相间,说是夏桀躲箭钻入地下摆的迷魂阵,俗称360个老龙坑,72个老龙洞,但夏桀最终也没有逃过覆灭的下场。  成汤祷桑林    《淮南子 · 主术训》:“汤之时,七年旱,以身祷于桑林(山西阳城)之际,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成汤灭夏之后,为了争取和稳定民心,他把社祭活动的地点定在圣王坪东侧的桑林。成汤命人伐去圣王坪的树木,自己坐在柴堆上焚身祈雨,结果感动上天,一场暴雨扑灭了大火。从此天下太平,人们感念汤王的恩德,后世在此建庙祭祀不绝。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