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的相关故事和它的意义

2024-01-31 13:24

2024-01-31 17:57
成语:中流砥柱(拼音:zhōngliúdǐzhù)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意思: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成语:中流砥柱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意思: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成语:砥柱中流



意思:砥柱山屹立在黄河急流之中。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





砥柱



(明)都穆

砥柱在陕州东五十里,黄河之中。以其形似柱,故名。《禹贡》谓导河东至于砥柱[2],即此。癸酉五月,道陕,会佥宪段君文济饮间言及[3],跃然欲与之游,以使事不果。十月,予回至陕,则段君已先我游,遂决意而往。

乙卯,知州事颜君如环命州学生熊釜、张崇勉从予,离州二十里午食,又二十里循河行,十里至三门集津。三门者[4],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门人门。其始特一巨石,而平如砥,想昔河水泛滥,禹遂凿之为三。水行其间,声激如雷。而鬼门尤为险恶,舟筏一入,鲜有得脱名之曰鬼,宜矣。三门之广,约二十丈。其东北五十步,即砥柱。崇约三丈,周数丈。相传上有唐太宗碑铭,今不存。

蔡氏《书传》以三门为砥柱[5],《州志》亦谓砥柱即三门山:皆未尝亲临其地,故谬误若此。又按《隋书》载大业七年,砥柱山崩壅河,逆流数十里。砥柱,今屹然中流,上无土木,而河之广仅如三门,奚有崩摧而壅河逆流至数十里之远?盖距河两岸皆山,意者当时或崩,人遂以为砥柱,而史氏书之也[6]。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以哉!



注释:

[1]砥柱:一名底柱,在今河南省陕县北,山西省平陆县东南。特立黄河中,其形如柱,即所谓“中流砥柱”。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