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母恩的故事

2024-02-02 02:28

报母恩的故事
2024-02-02 05:09
仅举一例,以飨提问者
据史料记载,李协恭为仪陇县旧县坝(今属铜鼓乡)人。李协恭3岁时父亲去世,生活艰难,其母陈夫人带着他到舅父陈君宪家栖身。陈君宪可怜妹妹年轻守寡,又怕其生出意外,逼迫她改嫁。一天深夜,不愿改嫁的陈夫人给兄留书一封,请他念舅甥之情,好好照顾年幼的李协恭,便逃到庵堂出家为尼。陈夫人出走后,陈君宪十分着急,四处查找无果,便悉心抚养李协恭。
  李协恭7岁时被送进私塾,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深受舅父器重。舅父聘请名师对其进行教诲,几年后,李协恭学业大进,才华横溢,参加乡试,名列前茅。宋太宗雍熙初年,李协恭赴京参加考试,高中状元。李协恭功成名就,奉旨回乡省亲。他念母心切,四处寻访,不想其母已病逝于庵堂中。李协恭来到母亲坟前,见野草丛生,心生悲痛。为了报答母亲生育之恩,他在庵堂旁边修建了报恩寺。
  仪陇县文物管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报恩寺在明清两代经过多次改建,现存建筑均为明清时期重建,但是李协恭报母恩建寺院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下来,寺院也一直以此命名。
  姚昌元介绍,后来世人在距报恩寺5公里处的观紫场南大石坎垭口小路旁立高大石碑一座,上刻“宋状元李协恭故里”。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仪陇县令王者政在县城试院前建状元牌坊,亲题“宋状元李协恭故里”匾额于坊楣,以寄轸念深情。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