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故事读后感.

2024-02-09 12:57

2024-02-09 14:23
文中說到『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想想自己從小到大,生過多少脾氣,發過多少脾氣?記都記不清楚,數都數不清。



然而,在我們控制不了脾氣,對別人發脾氣時,何嘗想過,這會造成多少人的傷害。有人可能會說,我又沒對他做什麼事,造成他的身體傷害。是的,往往發脾氣只是暫時的,不太可能會嚴重到需要動手的地步。



但有沒有想過,自己在發脾氣的同時,會不會使對方的心靈受創?往往我們發脾氣時,總會脫口,順口說出一些令人難過的言語。而這些言語也總是會使人「受傷」的。這種「受傷」,叫做『心靈受傷』或『身心受傷』。你用肉眼是看不見的,因為「它」藏在肉體裡,藏在人的腦海裡,思想裡。有誰能拍著胸脯說:『我看得見人的腦海,思想。』呢?



雖然肉眼看不到,但可以感覺得到。



人在受傷時,總會有些反射動作,例如:眼神茫然、不支倒地、雙手捂嘴‥‥‥但這些動作往往不足以使人感受到我『傷害了他』。



因此,需要旁人給與一些適當的想法。



不管是誰,身邊總會圍繞著能幫助你的人。在自己發完脾氣之後,不如去與這些能幫助你的人談談,說不定就能因此獲得正解。



這些能幫助你的人不是單指朋友,也可能是老師等人,這是需要自己去尋找。清楚能幫助你的人,那是最好的。如果實在找不出來,那就找父母。因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因為父母是你最親的人;因為父母「創造」了你;因為父母是你的起始點,所以找父母談談,最妥當。



發脾氣,這項「功夫」,人人都會,以致不需要傳授,但控制脾氣就難了。人人發脾氣之後,心情總會浮躁,那是因為自己能意識到一點點自己會不會做得太過分了,心情浮躁,這是本能。



當了解自己真的太過份了,就會去道歉。但如果一直生氣,一直道歉,兩者經常相互循環,會不會太麻煩了點?說麻煩,真是一點也不為過,反倒覺得形容得十分貼切。



太麻煩了,就會想要輕鬆一點。因此,如果在發脾氣前,先控制了自己的脾氣,事後不就不用道歉了,不是嗎?再說,發脾氣會使身體疲憊,又會浪費不少時間,還會造成他人的傷害。



所以,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是最好的!



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不僅可以創建良好的人際關係,不費時,更不會再別人心中留下難看,黑色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