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好的父母,在发现孩子偷东西后是如何处理的?

2024-02-15 07:21

 
2024-02-15 11:59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句古话在人们心中耳闻能详。“偷东西”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但是家长发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偷东西”的情况,这经常让大人感到羞愧恐慌,觉得孩子的品行出现了问题,会对孩子义正言辞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打骂。

琳琳妈妈最近就遇到了一件让她很头疼的事,她发现4岁的女儿琳琳偷偷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了家,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就在上星期,琳琳妈在琳琳书包里发现了一张笑脸的贴纸,经过仔细询问后得知,琳琳趁老师不在拿走了老师书桌里的贴纸,琳琳妈当时非常生气,狠狠地批评了她,告诉她这种偷东西的行为不允许再犯,没想到她又再次把幼儿园的玩具带了回来。琳琳妈妈很奇怪,自己家的玩具也不少,为什么琳琳会去偷玩具呢?

家长在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情况后,第一反应通常会不愿去相信继而转化为愤怒,特别是在有其他人在场的公众场合,家长往往觉得非常丢人难以接受,并且会对孩子进行责骂。但是,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呢?责骂惩罚并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扼制孩子这种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偷东西”的行为呢?

1. 模仿行为

有些孩子偷东西是因为受到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小孩子通常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如果他的朋友中有喜欢偷窃的孩子,孩子也很容易会去模仿甚至受到怂恿去偷东西,或是家长有喜欢贪小便宜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也应该了解一下孩子身边是否有这种现象。

在察觉到孩子偷东西时,家长不要感觉如临大敌,觉得必须把这种恶性扼杀在摇篮里,千万不能让孩子品行出现问题,继而对孩子采取雷霆政策,正确的解决方式才能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

2. 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有些孩子偷东西是因为家长没有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有些孩子家庭条件相对差一些或是家长对孩子的这些物质需求不太重视,所以他们的一些物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选择去偷东西自己进行弥补,例如有的小孩子经常会把别人买的的新铅笔偷走。


3. 缺少家长的关爱

一些家长会觉得奇怪,自己家里条件很好,在孩子物质生活上都会尽量满足,为什么孩子还是会偷东西呢?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情感和关爱上的缺失,是造成孩子偷窃行为的普遍诱因。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父母的关注,填补自己内心的孤独。

4. 缺乏物品的所有权意识

对于小孩子来说,对物品的所有权意识并不是很明确,他们很难明白某件东西只能属于谁,其他人不可以拿走,他们想法很简单,东西放在这里,没有人拿我就可以拿走,他们很难理解即使是放在那里的东西也是有主人的。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在询问孩子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1. 不要去审判孩子

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气,不要像在审问犯人一样审问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话孩子通常会出现巨大的心理压力,即使意识到自己不对也会因为担心受到责骂而不敢去承认,甚至还会选择撒谎为自己辩解。

2. 不去打骂孩子

打骂只是家长愤怒情绪的宣泄,起不到任何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作用。打骂孩子通常会对孩子的内心留下阴影,让孩子对家长心怀畏惧,丧失信任,直接会影响孩子与家长间的亲子关系,有时还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


3. 不要对孩子进行羞辱

对于孩子错误的行为,家长需要做的是为孩子指出这种行为的不当之处,让孩子了解到其中的利害关系,而不是一味对孩子进行羞辱,或是直接给孩子扣上“小偷”的帽子,这样的经历通常会成为孩子的童年阴影,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

4. 不要冤枉孩子

有些家长在东西丢失时,会带着肯定的语气去询问孩子,例如“这东西是你拿的吧”,这样的询问无疑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家长仅凭自己的猜测就对孩子妄下结论,会让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有些孩子还会因为害怕责骂被迫承认。

在面对孩子偷东西时,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慢慢改掉这种行为。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呢?

1.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在孩子出现这种行为以后,过度打骂虽然不可取,但是也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放任不管。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做错了说几句,下次注意别再犯就行了,家长这种无所谓的态度等于是对孩子偷窃行为的纵容,在孩子犯错时,必须要让孩子亲自把东西还回去并认真道歉,让他亲自去承担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

2. 帮助孩子树立物权意识

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是不可以随便拿的,如果想要,也必须先征求别人的同意,再征得同意以后才可以去拿,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就占为己有。可以让孩子试着换位思考进行理解,比如对他说,如果别人随便拿走你的东西,你肯定也会不开心,让孩子设想自己的东西被拿走进行感受理解。


3. 给予孩子更多关爱

有些孩子偷东西并不是因为物质需求的缺乏,而是由于父母情感关爱的缺失,他们希望以此得到父母的关注,哪怕得到的是父母的批评。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整天忙于工作,孩子缺少陪伴,就会通过偷东西来缓解内心的孤独,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孩子“偷东西”的行为虽然不可取,但是凡事有因才有果。作为家长只要找到原因,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成长。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