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识字到底好不好?

2024-02-16 16:32

2024-02-16 16:57

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来说,主要任务不是学而是玩,玩的过程也是认知和探索世界的过程,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同样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技能,比如蚂蚁为什么会搬家,蜻蜓为什么会低飞,和小伙伴们要怎样相处等。科学地认识孩子的真正需求,我们也就不至于对“孩子认字”这件事如此纠结了。
下面的这些科普,希望对你有用。
科普一:早识字有助于独立阅读?事实上,听读更有用
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对于年龄较小的、还没有建立丰富感观和认知经验基础的孩子而言,在世界范围内读书识字是从5到7岁之间开始。如果把这个过程强行推前,比如在4~5岁之间开始,就等于让孩子执行一些他们的大脑还不具备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以凭借视觉或者听觉机械地‘阅读’,其实不过是对声音和图像的死记硬背而已,创造的是一种‘阅读’的假象。”
科普二:早识字可以开发智商?看看下面这些数据
美国心理学家对“以学习知识为主导”和“以社会交往为主导”的学前班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在5岁时,前者比后者培养出来的孩子认识更多的数字和单词,但是到了6岁,这一优势就消失了,与此同时,在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上,后一组孩子具有明显优势。
由此可见,早期对于孩子过度的智力开发,比如认字或算数能力的开发,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未必是好事。
科普三:早识字能够开发右脑?别拿自己的孩子当试验品
事实上,从科学的角度看,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右脑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孩子6岁之前,以运用右脑为主的,从6岁以后才用左脑进行抽象思考和学习。所以,年龄小的孩子富于幻想和直觉,是感性思维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学习的最主要特点是喜欢听故事、听音乐、看图画、空间探索等,孩子是运用视觉、听觉、感觉来进行综合学习的。
科普四:认字多,学习好?
孩子学习能力的好坏,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主动积极地思考。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早认识文字和数字这样抽象的符号,不仅不能感受到很多真实美好的事物,更有可能让孩子缺少理解、归纳和判断的能力。当孩子还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时,让他过早地学习知识,他不仅吸收不了,还会产生厌学情绪。
科普五:认字多,孩子就优秀?
孩子的各种能力发展是需要平衡的,要“体能、智能、心理能力”全方面的发展和提高。过早进行智力学习,孩子的其他能力,比如音乐才能、运动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和损害。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多和孩子做互动,多交流、多读书给孩子,更要让孩子多接触真实的环境,通过大量的实际经验来丰富他的感知。等到孩子玩“饱”了,身心的需求得到满足了,他们自然会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发展。那个时候,孩子会通过自己的眼神、关注点以及语言告诉你,他新的需要是什么。
综上,认字这件事,并不能一刀切,关键还在于读懂你的孩子,到了哪种状态,他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他真正需要的环境,满足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