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重耳有关的成语

2024-02-16 18:13

2024-02-16 22:00
1.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2、秦晋之好
常用:常用成语,
解释: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典故: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秦晋两国联姻。后比喻两姓联姻。
周末分封诸侯时,诸侯国的大小强弱,本来是不好分清的,只是选择好地方分封下去就是了。
后来周平王东迁,周王室衰落下去,一些诸侯国才利用这个机会强大起来,直到公元前六百六七十年,以绛今山西翼城为都城的晋强大了起来,其国君晋献公迅速扩展疆域,把原来的“百里之封”扩张到方圆数千里。山西大部分与河北、河南及陕西的一部分都被他占据了。
与此同时,已把国都迁到雍今陕西凤翔的秦国在秦穆公努力下招贤纳士,也大大地扩展了疆域。所谓“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就是指的这件事。
秦与晋两国是邻居,又都强大了起来,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加上不是同姓晋是周室同宗,姓姬,秦是西戎边野,姓嬴,就通起婚来,晋献公把他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因此,后来人们就叫她“穆姬”古人没有姓,都是以封地或官职、职业为姓,有的也没有名字,女性更是如此。秦穆公的大儿子,后来即穆公位的弘就是穆姬生的,继位后称秦康公。
几年以后,晋国的骊姬设计害死太子申生,申生有两个向来有贤名的弟弟一个是重耳即后来继齐桓公成为霸主的晋文公、另一个是夷吾,夷吾即后来的晋惠公。他们以及夷吾的儿子子圉yǔ即后来的晋怀公都分别先后到秦国住过,也都娶了秦国宗室之女。以后,尽管有时免不了打仗,可仍是不断地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