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曲是用什么创作的

2024-03-04 06:59

2024-03-04 09:36
"渔光曲"简介


--------------------------------------------------------------------------------


渔光曲 黑白故事片

中国联华影业公司 1934年

编导:蔡楚生
摄影:周克
主演:王人美 韩兰根 罗朋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旧中国东海渔村一个贫苦善良的渔民家里。他叫徐福,被渔霸欺压剥削得一贫如洗。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他的妻子生下了双胞胎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徐福到海上打鱼,不幸葬身大海。

【影评与赏析】

《渔光曲》于1934年6月在上海公映后,连映3个月,造成轰动效应。主题歌《渔光曲》十几万张唱片一抢而空。

1935年2月,《渔光曲》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从而使本片编导蔡楚生一跃而成为世界性的电影艺术家。

1934年9月16日出版的《联华画报》报导:“因为这部片子有了这惊人的收获,于是引起欧美人士之极大注意。最近,已为法国文学家法国作家协会联合会副会长德化勒氏以重金购去全欧放映权……不久的将来,在欧洲的名城大埠可以看见《渔光曲》的灿烂夺目的广告灯牌。”

数十年前拍摄的这部黑白故事片,居然令中外电影观众如此陶醉,并至今魅力不减,时间证明,《渔光曲》确实是我国电影史上一部颇有建树的影片。

《渔光曲》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这种真实的人生,得益于编导对生活的真切感受。蔡楚生从小生长的海边,对渔民的生活比较熟悉,从小就对渔民的悲惨遭遇寄于同情。他1933年加入左翼组织“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并被选为执委会委员。他的力作《都会的早晨》,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并以阶级观点观察生活,分析社会、分析人生。

他在国民党加紧文化“围剿”的白色恐怖中,坚定地站在左翼电影运动的前列,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要继续实践“最低限度要做到反映下层社会痛苦”的诺言,于是编导了《渔光曲》,“在泥泞中作战,在荆棘里潜行”。为了表现出影片的真实人生,蔡楚生亲率摄制组去浙东象山县一个渔村石浦体验生活、拍摄外景。当时的石浦,环境十分恶劣,海盗时常出没,生活条件极差,天热、水土不服,许多演职员病倒了。但蔡楚生知难而进,带病坚持拍摄,为了影片的真实,一直拍完全部拍摄计划。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蔡楚生艺术创作取得成功的保证。

【获奖情况】

1935年2月,《渔光曲》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