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心的紫罗兰 赏析

2024-03-06 18:51

2024-03-06 23:02
这篇文章讲的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一种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知足者常乐”。作品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持这种观点:玫瑰花认为这株紫罗兰想变为自己的想法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大自然告诫它可能会遇到“巨大灾难”,别的紫罗兰则以它的下场作为不知足的教训。  

    另一种生活态度是为了梦想的实现不遗余力地追求,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如这株紫罗兰所说的“存在的目的就是追求存在以外的东西”。  

    纪伯仑从感情上明显地倾向于后者。证据是:当这株紫罗兰死去时,作者在它的脸上描绘出一笔“神圣的微笑——实现生活愿望后的微笑,胜利和满足的微笑,上帝的微笑”。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赞许这株紫罗兰的同时,并没有把另一种生活方式贬得一无是处。应该说,玫瑰花、大自然、别的紫罗兰们所说的话也都是入情入理的。不妨说,这是本文的可贵之处。的确,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你可能不甘寂寞,向往轰轰烈烈;他却可能愿做一个凡人,恪守自己的本分。对他们自己来说,这样活着是幸福的、美好的。那么,别人也就不必指手画脚,硬要充当他人生活的导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