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故城的历史沿革

2024-03-14 12:05

2024-03-14 14:05

大名府故城位于河北省大名县,始建于公元360年。
十六国至明朝都是中国北方重镇,大名府故城始件建于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881年—884年),为魏博节度使乐彦桢就西城外旧堤筑罗城,周长80里。
宋朝时期作为陪都,史称“北京大名府”,更是名扬天下。其城池建制规模宏大,不逊于当时的汴京开封。
至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对大名城廊进 行了增修,改名为北京。当时主要是增修了内城和外城,修内城为宫城,周长1?83公里 ,修筑的外城周长为24?3公里。宫城南有三门:中为“顺预门”、东为“省风门”、西 为“展义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
至明洪武三十四年(公元1401年),漳、卫两河 同时发大水,水位漫溢城墙,城沦于水中,淤泥土一丈多深,此城遂成为废墟。而后又迁修 于艾家口,即今大名城。
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因漳、卫河同时泛滥,府城被淹没。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