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四附近的四合院名人故居,详细路线

2024-04-12 00:07

2024-04-12 04:33
您好,

西四丁字路口西面有条很有名的“砖塔胡同”,是因其东口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万松老人是金末元初著名的佛学大师,曾提出“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主张,在他圆寂后,有人修了这座塔,“砖塔胡同”的名称自元代沿袭至今,可算是北京城里最古老的胡同之一了。只是这两年拆迁之风日盛,胡同西段已变成一片建筑工地,胡同中的不少老建筑也被夷为平地,看去甚为可惜。 1923年8月2日,鲁迅迁至砖塔胡同61号。鲁迅的这处故居现在的门牌是84号。若由东口进入砖塔胡同,东西方向的道路基本是直的,唯在这个院子的西北角上开始向南拐弯,接着又拐向西面,从位置上说,还是很好辨认的。但是经多年变迁,小院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原先朝北的院门被堵上,成为一间屋子,在这屋子南面又朝西开了一个小门,由于门两侧搭建了一些临时房屋,如果不注意,很容易错过去。鲁迅住过的三间北房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拆除重建,东西厢房也都已不是原先的建筑,各处房屋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过道,院子已不成其院子了。

鲁迅迁居砖塔胡同后,为觅得一处可以安家的住处而四处奔波,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外出看房二十余次、数十余所,最后选定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21号的一处小院。 1924年5月25日,他与朱安迁居西三条,就此离开砖塔胡同。

这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南房三间是会客室兼藏书室;院内东西各一间杂房;北屋三间,东西两侧分别为其母亲和朱安的卧室,中堂是餐厅,北面接出去一小间平顶屋子,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房。由于这间屋子犹如四合院后头长了条尾巴,便被鲁迅戏称为“老虎尾巴”。在这面积仅八平方米的斗室中,诞生了《坟》、《彷徨》、《朝花夕拾》、《华盖集》等著名文集及大量翻译作品,总数达200余篇。鲁迅个人的命运也因这间小屋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西四和阜成门内在一条街,地铁4号线到西四(出西北口)、地铁2号线到阜成门(出东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