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的漕运

2024-04-16 14:21

介绍下天津漕运,谢谢
2024-04-16 14:33
国历代封建政府水运粮食,财物至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秦始皇攻匈奴时,人民“万里从军,千里输粮”,将山东粮食运往北河(今属内蒙)供作军粮。从汉至唐,都将东南粮食经黄河渭水运往关中或洛阳。秦汉时漕运十分艰险,费时费力,粮食消耗大,从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隋代,开广通渠、通济渠、永济渠及江南河,联贯河、淮、江三大水系,将南方的粟米布帛运到京师长安、洛阳就便利多了。宋建都开封,漕粮分由汴、黄、惠民、广济四河输入,合称“漕运四河”。元建都北京,漕运主要经由海道。明清东南漕粮都经由大运河运往北京。漕运方式历代有所不同。宋以前皆用民运,至元设万户府始用军运。明漕运有军运、民运两类,因输送方式不同,分成“支运”、“兑运”和“长运”。明永乐十三年(1415)始,在淮安、徐州、德州、通州等段,由官军节节接运,谓“支运”。每年四次,运粮300余万石。旋改民运。明宣德六年(1431),规定各地人民可运粮到附近府、州、县水路兑给卫所官军,由官军运往京师,人民贴给耗米、轻赉银,称为“兑运”。成化七年(1471)又改“长运”,由官军承担漕粮全部运输。明代特设漕运总督,驻淮安,管理漕粮的取齐、上缴和监押运输。清代相沿不改。历代漕粮都有数百万石,承运非常艰辛。但为维持运输,官府经常修理河道,漕船又常拾商货,因而漕运在南北交通和物资交流上有重要作用,带来漕运沿河城镇的商业繁荣。清道光年间,运河淤塞,漕粮以海运为主,并渐改征折色,减少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