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关键还得靠父母

2024-05-07 11:15

2024-05-07 14:59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教好固然是学生学好的前提,但学生能否学好,终归要通过他自身的努力,从以往教学经验来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往往处于客体地位,依赖教师的督促或班主任的帮助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易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不佳。要使学生真正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自觉地进行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
一、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自觉主动,是否具有成效。首先取决于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而能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最终取决于学生的思想觉悟的高低。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首先要从思想教育抓起。比如:对电子班学生进行电子电路教学,第一堂课,就要让学生懂得,学好“电子电路基础”知识,是祖国现代化的需要;是高新技术的基础,是学生将来谋生立业的根本;是劳动保障部门对技术工人职业技能鉴定认证必考的基本知识内容,就会激发学生产生学会“电子电路”的积极性和欲望。从而自觉主动地,甚至不畏困难,乐此而不疲。上课也会认真,对问题也会探究,作业也会动手。可见,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思想认识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其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把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建立在牢固,持久的基础上。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生能否自觉地学习,关键还在于要改革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目前在校的学生,基础都较差,而所使用的教材都较深较难,学生所面临的“拦路虎”很多,如果满堂灌,或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定会受到伤害,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持久。
如果教学内容不从实际出发,贪多求全,认为“多学一点总比少学一点强”,结果讲得太多,太深,太繁,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练习的时间,“贪多而嚼不烂”,容易“消化不良”,产生厌学情绪,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教学内容必须“少而精”,即要教得又少,又好,又精,要把本门学科中最核心,最基本的部分让学生真正学懂,学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加强备课,吃透教学大纲,提练出课程的精华,写出最精练的教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基础相结合,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学生都才能学得进去,例如,讲“电压与电位差的关系”,引发学生从水塔的水位与水压的关系理解电压与电位的关系,就容易理解,电位和水位都是相对参考点的。结合教材,向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常见而学生又不注意的问题,往往会使问题深入浅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增强学生自觉性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在讲课时照本宣科,满堂硬灌,讲者口干舌燥,听者麻麻木木,就根本谈不上使学生开动脑筋,自主自觉地学习。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注重“巧”,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运用灵活的授课技巧,巧妙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奥秘,引起学生好奇心,构成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自觉地思索、揣测,增强学习效果。同时要注意“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通过电教,引导学生并用,通过实训;如电子小制作,为学生提供展现他们所学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提供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以创造、发明或探索欲望的机会。既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克服以往学生只注意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机械记忆,而忽略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弊端,增强教学效果。三是要注重“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死般呆板,一成不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气氛和教学内容,引导,扶持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参与教学过程,留机会让学生同教师一起走进教材,自觉地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觉能力。要引导学生以主人的效果和差异,找出成败根由,发现主动思考,自觉学习的好处,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三、教书育人,教师与学生要做到心灵相通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认识的同时,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增强信心,以达到自觉学习的目的。如果一个学生不守纪律,经常旷课,沉恋网络游戏中;如果一个学生觉得自已低能,一无是处,从而产生自卑,都是很难有信心去自觉学习的,甚至会打退堂鼓,中途转铺盖回家。为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并非自己无能”。同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多想些平时冒尖,得意,自引以自豪的事情,强化学生“我还行,有能力”的信念。当然也要让学生看到与同学相比,自己能力上的差异,老师在知识应用或练习中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并设法让学生以勤补拙,自觉学习。兴趣在于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中增长,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畏艰难,不怕麻烦,以坚强的毅力去征服困难,获得成功,以获得成功的愉快的体验,促使学生产生更自觉地学习积极性,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总之,学生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我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兴趣,调节学习行为和策略,从而实现自我的最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