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妙悟说

2022-07-18 21:06

跪求:名词解释刘勰的风骨说刘勰神与物游说严羽妙悟说
2022-07-19 00:15
“妙悟”出自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即不借助才学和议论。严羽根据“悟”的程度,认为盛唐诗人有透彻之悟,要求学诗者以盛唐为法。
更多回答
“妙悟”一词并非
严羽
首提,但作为
诗歌
审美质素和
思维范式
这一
理论
范畴
而言,则无疑是由他率先将其体系化。“妙”这个范畴性术语本来自
道家
,被用作体现“道”的无限性、深邃性和不确定性的界定语,并借以说明
宇宙之道
的高远深邈。“妙悟”在严羽这里,更多地偏重于“悟”的层面,也即从根本上规定了诗歌的审美
范式

思维方式
是直觉的和非逻辑性的。“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诗辨》),在严羽的意识当中,唯有“妙悟”,方是最大限度地接近诗之
本质

艺术思维
方法。那么,在诗歌美学中,“妙悟”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首先,“妙悟”是诗家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悟性”,通俗点讲是禀赋或潜质。无论是
禅家
还是诗家,都承认人的本性之中具有天生能力的成分。对于诗家来说,“妙悟”是高于一切的,
学诗
者必须要懂得诗歌的
艺术
规律和创作
技法
。诗之所以成为诗,就在于诗具有属己的内在
规定性
,这是与其他
文学体裁
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一个欲要对诗歌进行鉴赏或从事写作的人,必须对诗歌的
本质属性
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甄别出诗歌的真伪、
优劣
,能够识诗之“妙”之所在,
其次,妙悟是学诗者应有的一种思维方式。严羽在这里将“妙悟”与“学力”相对提出。他认为
韩愈
在学力上强于
孟浩然
,但诗歌的
艺术魅力
却逊于他,原因就在于孟浩然作诗多用“妙悟”之思维方法,
发自内心
地去体悟
审美对象
,是灵感的自然流淌,强调直观感觉和对对象的心领神会,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形象思维。
再次,“妙悟”是衡量诗歌艺术境界高低的标尺。严羽把“妙悟”看作诗歌创作的关键,在诗歌创作的体察、运思、动笔、修改等各个阶段都需要创作主体去感受、体验、领悟和创造,也就是说
,“悟”之程度的深浅直接关涉到作品艺术成就的
高下
优劣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