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的趣闻轶事

2023-11-13 15:50

1个回答

1741年8至9月,亨德尔在二十四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当他写完《哈里路亚》合唱时,他的仆人看到亨德尔热泪盈眶,并激动地说:“我看到了整个天国,还有伟大的上帝”。《弥赛亚》第一部分的《田园交响曲》,采用了意大利阿勃鲁齐山区风笛吹奏者的音乐,据说是1709年亨德尔在罗马听到的。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音乐协会,为亨德尔安排了一场慈善音乐会。亨德尔非常感谢他们的盛意,答应为他们“写一些比较好的乐曲”,结果就创作出《弥赛亚》。1742年4月,《弥赛亚》在都柏林的尼尔斯音乐会堂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1743年3月,《弥赛亚》在伦敦首次演出时,听众深深地为音乐所打动。当《哈里路亚》一曲中“主上帝全知全能的统治”一段开始时,听众感动得一齐肃然起立。当时英王乔治二世在座,也站了起来,一直站到合唱结束。从此形成习惯,每逢演出《弥赛亚》,唱到《哈里路亚》时,听众都要一齐起立。奇怪的是,《弥赛亚》的词作者杰南斯对亨德尔的音乐并不满意,他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弥赛亚》的音乐配不上他的歌词。亨德尔死于1759年4月14日复活节前一天的早晨,死后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墓碑上刻着《弥赛亚》第四十五曲的第一句:“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 1712年,在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里担任乐长之职的亨德尔,再次向宫廷请假去英国。宫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但要他及时回来。亨德尔到伦敦后,取得了英国宫廷作曲家的职位,于是常住英国,久久没有返回汉诺威。1714年,汉诺威选帝侯继承了英国的王位,称乔治一世,他对亨德尔的迟迟不归一直心存芥蒂。据说,第二年乔治一世乘御船巡行泰晤士河时,亨德尔为他写了《水上音乐》,才重新博得了他的欢心。
其实,亨德尔的《水上音乐》,是1717年才完成的,那时乔治一世对亨德尔的不快早已烟消云散。据布兰登堡公爵驻英国的使节彭内特的记述,亨德尔的《水上音乐》是为1717年乔治一世从兰贝斯到舍尔西(均为伦敦泰晤士河沿岸地名)的水上巡行而作的。基尔曼西格男爵精心安排了这次巡行,舳舻迤逦,侍从如云,极宴乐之盛。一只游船上安置着五十人的乐队,包括小号、猎号(即圆号)、双簧管、大管、德国长笛、法国长笛(鸟嘴笛)和弦乐器,但没有歌者。亨德尔为这次巡行特别创作的《水上音乐》,包含二十个曲子,演奏一遍要一小时。亨德尔的音乐大为乔治一世所赏识,他命令在晚餐前和晚餐后各演奏一遍。当时碧波万顷,管弦齐作,其独特意境可想而知。 伦敦附近的埃治威尔有一家铁匠店。传说有一天亨德尔走过店门前,看见一个愉快的铁匠,一面打铁,一面唱歌,铁锤打击铁砧的声音,和谐而匀称地伴随着歌声的节拍。亨德尔顿时被这动人的歌声所打动,以致久久不能忘怀;回家后,他根据铁匠的歌唱的曲调,写了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取名《快乐的铁匠》。这首变奏曲是亨德尔第一套古钢琴曲集第五组曲中的第四乐章,在亨德尔生前出版的乐谱中从没有用过《快乐的铁匠》作为这个变奏曲的标题,所以这个传说并不可靠。还有一种说法,这个曲调是刻在埃治威尔墓地一个铁匠的墓碑上的,亨德尔从墓碑上抄下这个曲调,用作变奏曲的主题。这显然也是不真实的。
《快乐的铁匠》原名《咏叹调与变奏》,古钢琴曲,为亨德尔所作《古钢琴组曲》第一集第五组曲中的第四曲。后人改名为《快乐的铁匠》。乐曲由主题及五个变奏组成,称为“咏叹调”的主题简练纯朴,跳跃却又略显单调的旋律和丁丁当当的节奏,使人联想起铁匠作坊中那种特有的愉悦气氛(片段1),其后的五个变奏都建立在这个主题之上。第一变奏采用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乐曲气氛更为欢快,但主题依然清晰分明;在第二变奏中,十六分音符连缀而成的音型移至低声部,主题隐伏在上面两个声部中;第三变奏和第四变奏采用川流不息的急速三连音,先出现于上声部,后移至低声部,情绪兴奋活跃;由音阶式上下进行的波浪式的旋律线组成的第五变奏,充分运用力度的强弱变化等表现手法,使乐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意大利著名吉它演奏家和吉它作曲家朱利亚尼曾将这首名曲改编为竖琴独奏曲,并改名为《亨德尔主题变奏曲》。
其实,第一个在这首变奏曲的乐谱上加上《快乐的铁匠》标题的,是乐谱出版商林特伦。他原来是个铁匠,外号“快乐的铁匠”,后来才作的乐谱商。顾客常常要求他演奏这个曲子,为了谱子好卖,他把组曲中的这个乐章单独出版,并用自己的外号作了变奏曲的标题。 1707年,在亨德尔秘密游历威尼斯期间,他应私人朋友之邀参加一个假面舞会,因为不擅长跳舞,他便坐下来弹奏钢琴。当时,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斯卡拉蒂也在场,而两人并不相识,但他曾听过亨德尔的演奏,当他忽然听到美妙的琴声传来时,一下子惊呆了,他指着带着假面具坐在钢琴旁的人大声喊叫:”啊,魔鬼!魔鬼!那个弹钢琴的如果不是魔鬼,便一定是亨德尔!“斯卡拉蒂边喊边冲过去,一把掀开弹琴的人的面罩,果然,那人正是亨德尔。两位大师由此结为好友。

相关问答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2 20:28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粗伏尔(英文名: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2.23-1759.4.6),男,英籍德国作曲家。他生于德国哈雷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
全文
范德法特趣事轶闻?
1个回答2024-03-08 04:06
拉斐尔·范德法特,1983年2月11日出生,荷兰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现效力德国汉堡足球俱乐部。 范德法特出道于阿贾克斯青训营,代表阿贾克斯先后夺得2届荷甲冠军,并在2003年夺得首届欧洲金童奖...
全文
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有哪些音乐作品?
1个回答2024-01-12 11:26
1685年2月23日,亨德尔出生在德国中部的哈雷镇。与他伟大的同龄人巴赫不同的是,他的家庭并没有多少音乐气息:父亲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医生,认为音乐是卑贱的职业(的确,在当时的保护人制度下,音乐家只...
全文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人物轶事
1个回答2024-01-20 00:14
一些人回忆,少年时期的希区柯克性格十分内向,孤独又害羞,也不愿意与更多的人交往,到了中学时代,他的性格才渐渐地变得开朗起来。他自己回忆说:小时候的他对黑暗特别的敏感,而且十分害怕上楼梯,对于他来说...
全文
求, 乔治和弗雷德的同人文。
1个回答2023-07-03 00:39
这篇不错哦....真的..........
王德峰的趣闻轶事
1个回答2023-08-19 20:10
在复旦大学,有两位老师的课被同学们认为是必须听的,其中一位便是王德峰老师。王德峰老师号称B+小王子,因为对学生宽容仁爱,所以给分非常的好,深受同学爱戴。 曾著《四国军棋风行手册》——2003年2月1...
全文
弗雷德乔治的介绍
1个回答2022-12-16 15:20
弗雷德 乔治,全名弗雷德·韦斯莱( Fred Weasley)乔治·韦斯莱(George Weasley),著名小说、电影《哈利波特》中的人物。
安德烈·玛丽·安培的轶闻趣事
1个回答2024-01-31 04:18
1.怀表变卵石 安培思考科学问题专心致志,据说有一次,安培正慢慢地向他任教的学校走去,边走边思索着一个电学问题。经过塞纳河的时候,他随手拣起一块鹅卵石装进口袋。过一会儿,又从口袋里掏出来扔到河里。到...
全文
希尔伯特的趣闻轶事
1个回答2024-01-25 15:34
1. 以希尔伯特命名的数学名词多如牛毛,有些连希尔伯特本人都不知道。比如有一次,希尔伯特问系里的同事“请问什么叫做希尔伯特空间?” 2.1916年,埃米·诺特这位卓有才华的青年妇女来到哥廷根大学。...
全文
弗里德里希是谁?
2个回答2022-06-02 12:30
弗里德里希在德国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名字,不知道你说哪个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