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智断牛舌案,他的思路是什么?

2023-11-14 21:11

1个回答
“你只管回去,按我刚才的吩咐去做,不出几日,小偷必然会来自首。”

听着县令大人的话语,老农陷入了迷茫,他迟疑着不敢应声。堂上,县令包拯看出了老农心里的困惑,再一次强调道:“回去后,千万不可对任何人说起你来过县衙。”
老农悻悻而回,有个问题,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偷牛贼会主动来自首?
事情还要从当天早晨说起,春耕时节,老农早早便起了床,准备下地干活。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时节农活繁重而紧凑,幸亏家里有一头牛帮他分担劳动,才使得自己不会错过农时。

打开牛圈的围栏,只见耕牛,跪在角落里,显得有气无力,甚至叫声都非常虚弱。这和往常的情景非常不同。
别是耕牛病了吧,老农心里咯噔一下。这节骨眼上,万一老伙计病倒了,等恢复好了再让它下地干活,八成会耽误时令。

正想着,老农爱怜地抚摸着耕牛的全身,想以此减轻它的痛苦,也想知道老伙计哪里不舒服。当手摸到耕牛嘴角的时候,他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老伙计没有像往常那样伸出舌头舔自己的手。老农下意识看了一眼,瞬间惊呆了:老伙计,你怎么会满嘴流血?你的舌头呢?

耕牛还在,但舌头没了,这种情况,老农从小到大也是第一次碰到:牛丢了,但没完全丢。是谁偷了牛舌?只偷牛舌,有啥用处?老农觉得自己活了半辈子,却遇到了新问题。


片刻之后,老农拿来了草木灰,帮牛止血。随后,他决定前去报官。

大宋朝,农耕立国,继承了不少汉朝以来的农业法规。对于生产工具的耕牛,以及战时备用马匹,都有法律保护。民间私自宰杀自家耕牛,都会被判罚“徒”刑一年,也就是做一年的苦役。要是把耕牛弄伤,也会有相应的惩罚。

偷牛者罚,杀牛者罚,伤牛者罚,唯独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灾祸:牛是病死的,而且得到官府的承认。老农匆匆赶往县衙鸣冤,一心想着报官后,可以免去自己的责罚。


出奇招,县官做局巧用计
鸣冤鼓响起,县令包拯升堂判案。

听完老农的陈述后,他觉得这个迷局有些棘手:小偷夜里作案,缺乏人证、物证。这案件又很难到周边去排查,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割了牛舌。搞不好还会打草惊蛇,让人顺势告发老农,说他自己弄伤了牛。

退一步说,万一真的是老农自己弄伤了牛,然后自己跑过来报官,想开脱罪责,这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偷牛贼的动机是什么呢?


包拯觉得,偷牛贼应该不是为了钱财。正常情况下,如果是为了钱财而去偷牛,是一定会把牛牵走的。正因为民间杀牛会判责罚,才导致黑市上牛肉价格奇贵无比。

当时走江湖的豪杰,喜欢呼朋唤友,前往能避开王法的山野小店里,叫上几斤牛肉和烧酒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吃牛肉,代表着豪杰的能力和财力。

几乎所有的偷牛贼,都会把到手的牛销往这些小店。从而换取高额的报酬。然而,本起案件,牛没丢,只是少了牛舌,小偷目的不是为了钱。
不是为钱,难道是为了报复?这念头在包拯脑海中一闪而过。

这情况,是有可能的。牛伤了,一旦被检举,老农就百口莫辩。牛舌被割,算是严重伤害,至少耕牛无法干活了。春耕时期,牛不下地干活,很容易被旁人发现异常。

如果有人想报复老农,在耕牛的伤情上做文章,就不怕引不出真正的偷牛贼。同时,从对牛的态度上,也能判断老农对自家耕牛的情感,验证是不是老农自己伤了牛,却跑到县衙告状,借此混淆视听。
那么,就从对耕牛做文章开始吧。想到这里,包拯拿定了主意,对老农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回去把牛杀了吧,不要声张,不要告诉任何人你来过县衙。过几天,小偷会来县衙自首。届时,案情将大白于天下。
相关问答
包拯智断牛舌案,他的思路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2 05:23
“你只管回去,按我刚才的吩咐去做,不出几日,小偷必然会来自首。” 听着县令大人的话语,老农陷入了迷茫,他迟疑着不敢应声。堂上,县令包拯看出了老农心里的困惑,再一次强调道:“回去后,千万不可对任何人说...
全文
包拯是怎么断割牛舌一案的
1个回答2023-11-29 12:30
包拯到扬州的天长县(在现在江苏省)去做知县。到任不久,就遇到一件案子。   这一天,一个农民的孩子到河边放牛。他把牛放在河滩上吃草,自己就到河边玩去了。等他想牵牛回家的时候,发现那牛无精打采地站着,...
全文
包拯是怎么断割牛舌一案的
1个回答2023-11-19 08:54
包拯到扬州的天长县(在现在江苏省)去做知县。到任不久,就遇到一件案子。 这一天,一个农民的孩子到河边放牛。他把牛放在河滩上吃草,自己就到河边玩去了。等他想牵牛回家的时候,发现那牛无精打采地站着,嘴边不...
全文
包拯是怎么断割牛舌一案的
1个回答2024-01-26 14:15
包拯到扬州的天长县(在现在江苏省)去做知县。到任不久,就遇到一件案子。 这一天,一个农民的孩子到河边放牛。他把牛放在河滩上吃草,自己就到河边玩去了。等他想牵牛回家的时候,发现那牛无精打采地站着,嘴边不...
全文
包公智断牛舌案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1 20:51
包拯(公元999—1062年)任开封知府时,为官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时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他年轻时,曾当过天长县(今属安徽)县令。一日,有个农民到县衙告状,说他的耕牛的舌头被人割...
全文
包公智断牛舌案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3-09 17:35
一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到包拯的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并拿给牛主人一些钱,要他用卖牛肉的钱与这些钱再买一头耕牛。然后又贴出告示:凡发现有私杀耕牛者,举报者可获...
全文
包公智断牛舌案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3-11 09:08
包拯(公元999—1062年)任开封知府时,为官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时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他年轻时,曾当过天长县(今属安徽)县令。一日,有个农民到县衙告状,说他的耕牛的舌头被人割掉...
全文
包拯是如何断案的?
1个回答2024-03-20 06:58
有一个无赖,将一个农民告到县衙,包拯对那农民说:“你回家把牛杀了,自己留一点吃,其余拿到市场上去卖。”按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要犯法的,但有县老爷的许可,那位农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杀了。...
全文
《包拯》一课中包拯为什么会想到割牛舌者会来告状?
1个回答2024-01-20 23:13
课文后面包拯有解释的,割牛舌者的目的就是告状陷害牛主人
包拯审“盗割牛舌案”的具体过程(细节)
1个回答2024-01-26 18:33
包拯到扬州的天长县(在现在江苏省)去做知县。到任不久,就遇到一件案子。   这一天,一个农民的孩子到河边放牛。他把牛放在河滩上吃草,自己就到河边玩去了。等他想牵牛回家的时候,发现那牛无精打采地站着,...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