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食视频

《螳螂捕食》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2-18 09:45
夏天,蜻蜓在荷花中穿梭飞舞,蝉在柳树枝头鸣叫。螳螂从树叶中爬出,探头窥视,悄悄地朝蝉的方向爬去。蝉已察觉,但镇定自若。当螳螂在背后举刀欲斩时,蝉振翅飞去。又一日,蝉在榆树枝头鸣叫。一张树叶在慢慢地朝前爬动。黄雀飞上枝头整理羽毛,它发现树叶在向蝉的方向爬动,知道其中有鬼,就密切注视着。螳螂驮叶伏行,接近蝉,这次蝉毫不察觉。螳螂迅速举刀向蝉猛砍,蝉被击中,吱吱直叫。正当螳螂在为自己的胜利高兴时,黄雀突然向螳螂猛扑而来,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时从树洞中突然钻出一只紫貂,又向黄雀扑去。
请问螳螂是怎么捕食
1个回答2023-01-14 10:01
螳螂怎么捕食一旦有猎物突然出现,它就会立刻收起祈祷姿态。

捕捉器的那3段长构件突地伸展开去,末端伸到最远处,抓住猎物后便收回来,把猎物送到2把钢裾之间。老虎钳宛如手臂内弯似的,夹紧猎物,如蝗虫、蚱蜢或其他更厉害的昆虫,一旦夹在那4排尖齿交错之中,便小命呜呼了。
昆虫记中的螳螂捕食好词好句?
1个回答2024-03-10 04:12

好词好句:

1、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2、螳螂已经把身体的前半部完全都竖起来了,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这样一种姿势,谁能说不是随时备战的姿势呢?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

3、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

4、螳螂总是埋伏在蜂窠的周围,等待时机,特别是那种能获得双重报酬的好机会。为什么说是双重报酬呢?原来,有的时候,螳螂等待的不仅仅是黄蜂本身,因为黄蜂自己的身上常常也会携带一些属于它自己的俘虏。

赏析:在作者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灶运作如优美的散文,读者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在这个片段中,作隐辩帆者着重于对螳螂的动灶雹作描写,生动形象的为读者展现了微小的昆虫世界中的一幕,不仅体现了螳螂的英勇凶猛,表达了作者对螳螂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还巧妙地借用昆虫折射了人类的一些特性。

螳螂捕食主要内容概括 关于螳螂捕食的内容简介
1个回答2023-12-15 01:01

1、书中介绍螳螂长着小巧的脑袋,苗条的腰身,很美丽。螳螂的前腿很吓人像一对大砍刀,上面长着两行锋利的齿。

2、螳螂虽然美丽又吓人,但捕猎的时候毫不客气。比如:一只螳螂趴在树上休息,它把凶狠的前腿收回来,举在胸前,做出善良的样子。一只呆头呆脑的蝗虫爬过来,螳螂三段结构组成的捕猎器突然送到远处。那钩子一钩一收,蝗虫便夹在了两段锯条之间。接着大小臂一合,老虎钳子也带上了劲,大功告成。

3、作者把螳螂的美丽、吓人和捕猎的过程详细的描写了一遍,写的详细生动。

螳螂捕食主要内容概括 关于螳螂捕食的内容简介
1个回答2023-12-30 17:33
1、书中介绍螳螂长着小巧的脑袋,苗条的腰身,很美丽。螳螂的前腿很吓人像一对大砍刀,上面长着两行锋利的齿。

2、螳螂虽然美丽又吓人,但捕猎的时候毫不客气。比如:一只螳螂趴在树上休息,它把凶狠的前腿收回来,举在胸前,做出善良的样子。一只呆头呆脑的蝗虫爬过来,螳螂三段结构组成的捕猎器突然送到远处。那钩子一钩一收,蝗虫便夹在了两段锯条之间。接着大小臂一合,老虎钳子也带上了劲,大功告成。

3、作者把螳螂的美丽、吓人和捕猎的过程详细的描写了一遍,写的详细生动。
螳螂捕蝉意思是什么
4个回答2022-09-28 03:23
翻译
  螳螂正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今指人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

近义词
  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后发制人、 坐收渔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反义词
  瞻前顾后、深谋远虑。
螳螂捕蝉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06 00:36

螳螂捕蝉的意思如下: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拓展资料:

螳螂捕蝉详解:

1、螳螂正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今指人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和后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国成语,作者刘向,西汉人。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示。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却没想到有人却也在暗算自己。也可以说只为利益,将有报应。

2、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3、我想应该是在只顾眼前利益的时候,却忘了身后的祸患的时候,要停止进行前进。

出处:

1、《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2、《说苑·正谏》:“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螳螂造句:

1、螳螂是个捕杀害虫的能手。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我们应该牢记在心。

3、一条小鱼吞下了小虾,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只翠鸟正向它冲下来。螳螂是个捕杀害虫的能手。

有哪些故事类似(螳螂捕蝉)的?
1个回答2024-02-06 07:00
螳螂捕蝉的故事见于刘向的《说苑.正谏》经过大概是:春秋时期,吴王要攻打楚国,并不准大臣劝阻,于是他的一个年轻门客就怀里带弹弓,候在后花园,让露水沾湿他的衣服,这样一连过了3天。吴王问他在干什么,他回答说:“园里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正喝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背后。螳螂也一心想捉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旁边。黄雀想啄螳螂,却不知道在它下面有人拿着弹弓呢。这3个动物都力求得到眼前利益,却不管他们身后的隐藏祸患啊。”吴王觉得有道理,就决定不在攻楚了
写一篇《螳螂捕蝉》的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08 19:10
《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讲了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固执己见地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任何人劝阻。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我觉得少年很聪明机智。他的旁敲侧击,表面上是在给吴王讲故事,实质却是在劝说吴王,不要只顾贪图眼前利益一心只想着攻打楚国,还要顾及身后的隐患,其他诸侯国可能会乘虚而入。吴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们做事不要一味地只顾得到眼前的利益,还要顾及身后隐伏的祸患。
有一对母女一起去滑雪,她们都穿着银白色的滑雪衫,老板要她们换一身红色的滑雪衫,因为,一旦出事故,救援人员就很容易发现她们,不过换一身红色的滑雪衫要花租衣费几十元。这对母女,为了省一些钱,没有换穿红色滑雪衫。真是祸从天降!这对母女遇上了雪崩,救援人员没法找到她们,伟大的母爱激发了母亲的智慧,为了女儿能得救,她割脉在雪地匍匐,留下了殷红的血痕,女儿得救了,而母亲却与世长辞了。我们感动于这伟大的母爱时,也应该想到这样的悲剧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当初母亲不是为了省几个小钱,而为安全着想,换上醒目的红色滑雪衫,那不就免除了后患了吗?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们做事不要一味地只顾得到眼前的利益,还要顾及身后隐伏的祸患。
螳螂捕蝉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2-07 03:27
螳螂捕蝉

【翻译】园子里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蝉。蝉正振动着翅膀悲切地鸣叫,想要喝一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螳螂弯曲着脖子,想抓住蝉后把它吞掉。螳螂正要吃蝉,却不知黄雀在它背后。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过螳螂吞掉他。黄雀正想吃螳螂,却不知有一个孩子正在榆树下面,他拉开弹弓,就要射向黄雀。孩子要拉开弹弓射杀黄雀,却不知道脚下有个深坑后面还有树墩子。

这些鸟虫和这个孩子都在贪图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及身后潜伏着祸患。

【寓意】不要只顾及眼前利益,而忘记日后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