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战役有多惨烈?

2023-11-15 15:45

3个回答

渡过湘江后,红军人数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到湘江战役结束后减至3万余人,其中红五军团第34师损失殆尽,红三军团第6师第18团也牺牲惨重。湘江上遍布着红军官兵的尸体,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水。战士成批倒下,碧绿的江水被红军战士的鲜血染得通红。鲜血染红了湘江。从此,当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一、湘江战役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老蒋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

红军同敌军进行了五天五夜的激战,经过红军官兵的浴血奋战,最终突破了敌军的湘江封锁线。然而红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当时敌军的飞机不时盘旋俯冲,用机关枪对正在过江的红军进行扫射,湘江上遍布着红军官兵的尸体,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水。战士成批倒下,碧绿的江水被红军战士的鲜血染得通红。鲜血染红了湘江。从此,当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二、湘江战役的影响

湘江战役的巨大牺牲,让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纷纷要求改换领导。可以说,湘江惨胜直接导致了遵义会议的召开。而“遵义会议”上,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肯定了我党游击战争的正确思想,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从此中国革命一个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崭新的一页。

1934年11月-12月,湘江和潇水之间,中共和红军从死亡线上走了出来。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彭德怀,聂荣臻,邓萍,董振堂,左权,李天佑,黄克诚,陈光,杨成武,耿飙,黄劲功,李英华,易荡平,陈树湘等。湘江战役是红军辉煌的英雄诗篇。

历史是有情的,它没有让红军5万多将士的血白流。谁会想到,当初只剩下三万多人的中央红军,最后绝地反击,惊天逆袭。

在这场战役中,原本总数为6.4万人的红军部队,在渡过湘江后人数锐减至三万余人,以3万人的伤亡才得以突出重围。
当时红军损失了一半的人,三万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水,所以才有了百姓说的这句话,表现了这场战争的惨烈。
相关问答
三年不饮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鱼是什么战役
1个回答2024-03-03 04:07
是湘江战役。凤凰嘴是湘江战役中伤亡最惨重的一个渡口,一个个红军战士将年轻的生命留在了桂北大地。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键漏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
全文
有关湘江的诗词
1个回答2024-04-28 22:11
  一、回答:有关湘江的诗词如下   1、《再上湘江》唐,柳宗元。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2、《渡湘江》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全文
春到湘江曲子
1个回答2024-02-11 19:26
枣园春色 音色清脆有如美玉,优美动人有如仙乐的笛声,自古以来深受文人雅士,和普罗大众的喜爱,历代诗篇文献中,描写笛声妙韵的词藻,美不胜收,多不胜数,但仍不及打开心窗所听到的一曲半阙笛韵飞...
全文
湘江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7 16:34
传说舜帝晚年时到南方巡察,在一个叫 做“苍梧”的地方突然病故,按照明代王象晋 在《群芳谱》一书中所记载的,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一路失声痛哭,其情形与孟姜女和韩 娥不相上下,而她们的眼泪沿途洒在山野的竹...
全文
湘江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6 19:19
娥皇、女英,相传为是中国古代华夏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闭桐模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 后来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
全文
电影《血战湘江》主要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18 09:48
《血战湘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类电影。该片由陈力执导,王霙、保剑锋、徐箭、董勇等主演,于2017年6月30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1934年红军34师官兵付出巨大牺牲奋力掩护党中央渡过...
全文
血战湘江重要情节?
1个回答2024-02-13 11:28
血战湘江,红军负出惨重的代价突破敌人五道封锁线,红军人数从8万6千人减少到3万人。
为什么会血战湘江?
1个回答2024-02-07 13:33
血战湘江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途中在户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封锁线的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渡湘江
1个回答2024-02-10 15:34
【答案】 【小题1】同意。从结构上说,该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不同意...
全文
《渡湘江》
1个回答2024-02-20 18:34
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用“水北流”对照“人南窜”,反衬出对自己不平遭遇的不满与忧愁及对京国的怀念。全诗即景抒情,通过对比反衬,流露了浓厚的悲思愁绪。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