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023-11-16 19:47

1个回答
1、这个故事里的吴家人也是值得称颂的,当他们在和张家争宅基地时,他们应该知道对方的背景,但是他们并不畏惧。而当对方作出高姿态时,他们并没有“把别人的客气当成自己的福气”,而同样以高姿态来回应,也作出了令人感动的举动。
2、由此可见,人与人相处,只要多一分谦让,多一分宽容!在矛盾面前,只要心胸宽阔,很多干戈都能化为玉帛,和谐局面就能出现。
3、“六尺巷”故事,讲的是古代有两邻居争地建房,互不相让,其中有一人写信给京城做官的兄长,要求出面干预。但其兄长的回信只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弟听从兄长的劝说,建房时退让三尺,结果感动对方,也退让三尺建房,两家从此和睦如初,“六尺巷”于是便成典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宽容礼让是我们的生活中的一种美德。
4、位居高位的张英无疑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和主导,是他的豁达大度和对家人的教育,才给后人留下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他当时依仗自己的权势,压服对方,为自家争得三尺土地,相信他也是能做到的。能为而不为,这就更有启示作用,特别是对那些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人,你该如何用权?人们都要豁达大度,更不要“以权谋私”和“以势压人”。
相关问答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个回答2023-11-28 09:00
清朝康熙年间,宰相张英的家族世代居住在安徽桐城,府地与吴宅为邻。有一年,吴家建房子时占据张家的空地,张家不服,双方发生了纠纷,互不相让。张英家人就写信将此事告知张英,想让宰相张英给家中撑腰。张英看完家...
全文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3-11-23 16:05
1、和能睦邻 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叶氏邻,叶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叶氏感其义,亦...
全文
六尺巷是什么?
3个回答2023-11-16 04:21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
全文
关于六尺巷道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2:58
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 六尺巷牌坊 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
全文
六尺巷道是不是典故
1个回答2024-02-23 09:32
  六尺巷道是典故   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同为显贵...
全文
六尺巷道是不是典故
1个回答2024-02-27 03:45
  六尺巷道是典故   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同为显...
全文
六尺巷给我们的启示 六尺巷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08 14:52
1、“六尺巷”故事,讲的是古代有两邻居争地建房,互不相让,其中有一人写信给京城做官的兄长,要求出面干预。但其兄长的回信只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弟听...
全文
六尺巷讲的什么道理 六尺巷给我们的启示
1个回答2023-11-20 01:45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和睦、包容忍让、平等待人。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
全文
六尺巷讲的什么道理 六尺巷给我们的启示
1个回答2023-11-24 05:46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和睦、包容忍让、平等待人。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
全文
六尺巷的来历和故事 六尺巷的来历和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30 17:55
1、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相府家人...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