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的实验分析

2023-11-18 06:59

1个回答

这个实验的最初目的是研究为什么有人可以“延迟满足”而有人却只能投降的心理过程。然而,米歇尔在偶然与同样参加上述实验的三个女儿谈到她们幼儿园伙伴们的近况时,他发现这些少年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小时候“延迟满足”的能力存在某种联系。从1981年开始,米歇尔逐一联系现今已是高中生的653名参加者,给他们的父母、老师发去调查问卷,针对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的关系等方面提问。
米歇尔在分析问卷的结果时发现,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实验并未就此结束。米歇尔和其他研究人员继续对当年的实验参加者进行研究,直到他们35岁以后。研究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但是这都是参加者说的,和他们实际生活中的行为难免有些出入。”米歇尔解释说。
去年,现就职于哥伦比亚大学的米歇尔教授继续深化这项研究。他挑选出一些当年实验的参加者,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仪为他们的脑部进行扫描,希望通过对比扫描图,找出大脑对“延迟满足”能力起作用的特定区域。此外,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不同的基因测试,以研究是否存在控制“延迟满足”能力的遗传因素。
如果米歇尔和他的研究团队获得成功,那么就可以确定自我控制能力对获得成功的重要性。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智商高低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米歇尔则认为智商能否起作用关键在于自我控制能力,就算是最聪明的孩子也要完成家庭作业。“我们通过棉花糖实验测试的实际是自我控制能力”,米歇尔说,“这项实验迫使孩子们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都想得到第二颗棉花糖,但怎么做才能得到呢?”
对于当年的实验,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是否愿意等待取决于他们对棉花糖的渴望程度。但是,很快证明了所有孩子都急切想得到第二颗棉花糖。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自我控制能力呢?通过对孩子们行为的反复观察,米歇尔得出结论,秘诀就在于“转移注意力”。肯等待的孩子不会一直盯着棉花糖,他们捂住眼睛、玩捉迷藏或是唱歌,他们对棉花糖的渴望不是消失了而是暂时被忘记。
在米歇尔看来,这个棉花糖实验对参加者的未来有很强的预测性。“如果有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而得到更多的棉花糖,那么他就可以去学习而不是看电视”,米歇尔说,“将来他也会积攒更多的钱来养老。他得到的不仅仅是棉花糖”。
此外,米歇尔和同事们还发现,甚至在19个月大的婴儿身上也可以看出“延迟满足”的能力差异。把婴儿从母亲身边抱走,观察不同婴儿的反应。结果,有些婴儿立刻哇哇大哭,另一些则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克服母亲离开的焦虑情绪,比如玩玩具。当等到这些婴儿5岁大时,研究人员给他们做了同样的棉花糖实验,实验显示,当初哇哇大哭的孩子长大后依然无法抵挡棉花糖的诱惑。
不难得出,“延迟满足”能力有基因因素的影响。但是米歇尔不愿轻易下这样的结论。他认为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培养同样重要。比如,通过给不同阶层的孩子做同样的实验,他发现穷人家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低于平均水平。“生长在贫苦家庭的孩子相对处理‘延迟满足’的机会就少,而如果不实践就无法找出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米歇尔说,“所以后天的培养很重要,就像我们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一样,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
然而,米歇尔找到了一个培养“延迟满足”能力的捷径。或许可以通过教孩子用不同方式看待棉花糖来培养着这种自制力,比如把棉花糖看成一幅画。他说:“如果孩子们意识到学会转移注意力和思想就能实现自我控制,那么他们就成功了一大步。
现在,米歇尔正在准备一项大规模实验,对象是费城、西雅图和纽约的4-8岁在校学生,旨在证明这种“延迟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否可以通过教育成功培养。尽管在之前的实验中,米歇尔通过让孩子把棉花糖想象成云朵而延长了他们等待的时间,但是这种方法的持久性还有待证明。换句话说,米歇尔想知道是不是这些小把戏只在实验时起作用,孩子们能否学会这些方法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如选择看电视还是做家庭作业。
研究人员在课堂上进行了初步实验,找出了从心理学角度教授孩子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即通过演示具有示范作用的录影带,让孩子们从录影带中的同龄人身上学习怎样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尽管这种方式的教授很有效果,但米歇尔依然有顾虑。因为当学生们回到家里,面对的是一个相对不受控制的环境,很可能这项实验会失败。米歇尔知道最重要是让学生们把自我控制的方法变成习惯。“这就是为什么父母的作用很重要”,他说,“父母是否每天要求孩子‘延迟满足’?是否鼓励孩子去等待?是否能够证明等待是值得的?这些都很重要。”米歇尔指出一些日常的小规定,如晚饭前不能吃零食、把零用钱省下来等都是对孩子认知上的锻炼,帮助他们养成自我控制能力。但米歇尔认为这些非正式的练习还很不够,实验仍在继续。(来源:网易探索,没想到这个实验又跟踪研究了这么久,感谢研究者和译者哦)
这个实验说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

相关问答
延迟满足实验是谁做的
1个回答2023-12-01 19:35
延迟满足实验是沃尔特·米歇尔做的。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
全文
延迟满足实验是谁做的
1个回答2023-12-03 01:51
是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做的。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在位于斯坦福大学的一所幼儿园内主持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有...
全文
延迟满足,怎么做孩子才乐意
1个回答2024-02-08 18:14
孩子在经过努力后达到目标,是最满足的。
延迟满足实验的介绍
1个回答2022-12-16 16:10
延迟满足实验是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经典实验,这个实验用于分析孩子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解释。
延迟满足是指
1个回答2023-08-16 07:05
健身界有一个术语叫做“延迟满足”。就是当你想减肥的时候,一定要控制住自己暴饮暴食的欲望。作家杨大侠说道,学会吃苦才能收获甘甜。
教育孩子怎样做到延迟满足
1个回答2024-02-19 08:53
你好,延迟满足并不是孩子要做的事情,而是需要家长怎么配合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颠倒 不论家长还是孩子,总有一些愿望不可能立刻就能实现,总有或多或少的一些外在因素影响着愿望能够立刻...
全文
什么叫延迟满足感?
1个回答2023-08-17 07:22
我们都特别能熬夜,我想这是对于睡觉的延迟满足感。。。。
幼儿心理学中的延迟满足是指什么
1个回答2024-02-05 00:03
来自于一个心理实验,受试儿童被单独关在一个个房间,并发给每人一些好吃的糖果,告知如果忍着不吃掉眼前的糖果,将会得到更多的、更好吃的糖果。结果有些儿童忍不住吃了,有些忍耐一会也吃了,还有些儿童虽然也很...
全文
什么是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
1个回答2024-02-09 01:01
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决策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能力反映的是个体在面临种种诱惑时能否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而专注于更有价值...
全文
什么是延迟满足呢?用延迟满足教育孩子有什么好处?
1个回答2022-12-28 03:35
延迟满足就是在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满足孩子;可以让孩子变得冷静,变得优秀,不爱吵闹,变得理智,变得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