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盗钟文言文注释

2023-11-19 04:05

1个回答

1. 辨盗钟的文言文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

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盗贼。陈述古就哄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盗贼辨认出来。”

于是,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接着,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盗贼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盗贼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

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围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涂了好久,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围幕里去摸钟。

摸了一会儿,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手上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这就是真正的强盗,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经过审讯,这个强盗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2. (辩盗钟)文言文的意思

原文

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①盗者。述古绐②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③祠之。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④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⑤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

注释

①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②绐(dài):哄骗。 ③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④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 ⑤帷(wéi):围幕。

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盗贼。陈述古就哄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盗贼辨认出来。”于是,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接着,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盗贼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盗贼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围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涂了好久,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围幕里去摸钟。摸了一会儿,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手上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这就是真正的强盗,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经过审讯,这个强盗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感悟

陈述古为了辨认强盗,采用攻心战术,大打心理战, 在准确地把握犯罪者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查证审讯,借用一口铜钟抓住了真正的强盗。我们不得不折服于陈述古的智慧,这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 文言文< >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

有家富人丢失了东西,捉住了几个人,不知道谁是真正偷盗的人。陈述古就哄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能辨别真正偷盗的人。”

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祭祀供奉,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盗贼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盗贼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非常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

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很久,让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帷幕里去摸钟。

出来检验他们的手,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没有墨迹,这就是真正的盗贼——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经过审讯,这个强盗立即认罪。

4. 辨盗钟的翻译

【辨盗钟】沈括克制犯罪欲望最好的方法,或许就如某位喇嘛高僧所言:〔当我们心中浮起邪念时,应该立刻用理智把这种邪念拉回正路上去。

只有坏的念头一产生,就该有所警觉。 陈述,古号密直,任建州浦城县官的时候,有人丢了东西。

所捉到的人嫌疑犯中,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小偷。於是,陈述便骗他们说:〔某县有一口钟,能够分辨盗贼,听说非常灵验。

〕 接著差人把钟放在后面阁楼供奉著,彷佛真有其事。某日,叫许多囚犯站在钟前,告诉他们说:〔没偷东西的人,摸了钟,是不会发出响声的;只有真正的小偷摸了钟,才会发出声音来。

〕 陈述和同事便向钟虔诚地祭拜一番,祭拜好了,就用布幕把钟四周围著,一面暗中差人把墨涂在上头。经过好一阵子,才一一传唤嫌疑犯进阁楼摸钟。

他们出来后立即检验他们的手是否沾染了黑色墨汁。 只有一个人没有。

陈述便审问他,手上没墨的人做贼心虚,果然承认是自己犯的案子。这件案子之所以如此快速破案,是因为他恐怕摸了钟,钟会发出可怕的响声,所以才不敢去摸。

没想到,这反而中了陈述的计。

5. 辨盗钟的翻译

【辨盗钟】沈括

克制犯罪欲望最好的方法,或许就如某位喇嘛高僧所言:〔当我们心中浮起邪念时,应该立刻用理智把这种邪念拉回正路上去。只有坏的念头一产生,就该有所警觉。

陈述,古号密直,任建州浦城县官的时候,有人丢了东西。所捉到的人嫌疑犯中,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小偷。於是,陈述便骗他们说:〔某县有一口钟,能够分辨盗贼,听说非常灵验。〕

接著差人把钟放在后面阁楼供奉著,彷佛真有其事。某日,叫许多囚犯站在钟前,告诉他们说:〔没偷东西的人,摸了钟,是不会发出响声的;只有真正的小偷摸了钟,才会发出声音来。〕

陈述和同事便向钟虔诚地祭拜一番,祭拜好了,就用布幕把钟四周围著,一面暗中差人把墨涂在上头。经过好一阵子,才一一传唤嫌疑犯进阁楼摸钟。他们出来后立即检验他们的手是否沾染了黑色墨汁。

只有一个人没有。陈述便审问他,手上没墨的人做贼心虚,果然承认是自己犯的案子。这件案子之所以如此快速破案,是因为他恐怕摸了钟,钟会发出可怕的响声,所以才不敢去摸。没想到,这反而中了陈述的计。

6. 摸钟辨盗的注释

①选自《明史》。

②陈述古:陈襄,字述古,宋代侯官人,神宗时为侍御史,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人物。密 直:即“枢密院直学士”的省称。枢密院是古代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事务的官署。知:主 持,做知县。建州浦城:唐置州县名,今属福建省。

③莫知的为盗者:不知道谁确实是盗贼。的,确实,真正的。

④绐:读dài代,骗。

⑤至灵:特别灵验。

⑥后阁:指官署后院的侧门。

⑦祠:供奉。

⑧谕:告诉,吩咐

⑨同职:同僚,同事。

⑩帷:帷幕

①①讯:拷问

7. 《钟能辨盗》译文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②,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③。述古乃绐之曰④: “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⑤。”使人迎置后阁祠之⑥,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 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⑦,祷钟甚隙。祭讫,以帷围 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 无墨,讯之,遂承为盗⑧。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ؤ

【注释】ؤ

①选自《梦溪笔谈权智》。

②陈述古:陈襄,字述古,宋代侯官人,神宗时为侍御史,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人物。密 直:即“枢密院直学士”的省称。枢密院是古代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事务的官署。知:主 持,做知县。建州浦城:唐置州县名,今属福建省。

③莫知的为盗者:不知道谁确实是盗贼。的,确实,真正的。

④绐:读dài代,骗。

⑤至灵:特别灵验。

⑥后阁:指官署后院的侧门。祠之:把它(钟)祭祀起来。

⑦同职:同僚,同事。

⑧承:承认。

讯:拷问ؤ

【译文】إ

陈述古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一个富人丢失了东西,抓到一些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正 的盗贼。于是陈述古骗他们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辩认盗贼,特别灵验。”他派人把 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祭祀起来,把这一群囚犯带到钟前,自己对犯人说:“没有偷东西的 人,摸这口钟,它不响,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钟就会发出声响。”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僚 ,在钟前很恭敬地祈祷。祭祀完毕后,用帐子把钟围起来,便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过了 很久,钟涂好以后,带领被捕的犯人一个个让他们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出来就检验他们 的手,发现都有墨汁,只有一人手上无墨。述古对这个人进行审讯,于是他才承认自己是盗 贼。原来这个人是害怕钟响,没有敢去摸。

8. 掩耳盗钟文言文翻译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9. 掩耳盗钟文言文翻译

1、译文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

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2、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扩展资料: 一、相关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 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二、故事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

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相关问答
辨盗钟的注释
2个回答2022-11-07 15:30
1.曾经在建州浦县做县令的时候 2.只有一名囚犯手上没有染上墨 3.于是暗中命令人用墨涂在钟上面 4.于是承认自己偷了东西(有的地方看到是“遂承为盗 ”)
摸钟辨盗的注释
1个回答2023-12-08 22:52
①选自《明史》。 ②陈述古:陈襄,字述古,宋代侯官人,神宗时为侍御史,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人物。密 直:即“枢密院直学士”的省称。枢密院是古代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事务的官署。知:主 持,做知县。建州...
全文
两小儿辩日的注释
1个回答2022-12-25 11:55
以下是两小儿辩日注释。 1、东:东方。2、游:游历、游学。3、见:看见。4、辩斗:辩论,争论、5、辩:争。6、其:代词,他们。7、故:缘故,原因。8、以:认为。9、始:刚刚,才。10、去:离,距离。1...
全文
两小儿辩日注释
1个回答2023-11-12 05:52
   两小儿辩日注释   1、东游:向东游历。   2、见:看见。   3、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4、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5、故:缘故,原因。 ...
全文
掩耳盗钟解释写作业用的
1个回答2024-01-29 23:42
【释 义】 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出 处】 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示 例】 ...
全文
宋人疑盗的注释
1个回答2023-12-19 08:57
1. 宋:宋国。 2.雨:下雨(名词作动词)。 3.盗:小偷。 4.亦:也 5.云:说 6.亡:失去,丢失。 7.而:却。 8.父:老头儿。 9.云:说。 10.智:认为...聪明。
《两小儿辩日》译文及注释
1个回答2023-11-21 10:39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
全文
掩耳盗钟文言文注释翻译道理
1个回答2024-01-13 16:33
《掩耳盗铃》(掩耳盗钟是错误的)文言文注释翻译及道理如下: 注释: 1、范氏之亡也: 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2、钟: 古代的打击乐器。 3...
全文
两小儿辩日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1-18 21:20
《两小儿辩日 》字词解释1、东游:向东游历。2、见:看见。3、辩斗:辩论,争论,争辩。4、其:代词,代“两个小孩”。5、故:缘故,原因。6、以:认为。7、始:刚刚,才。8、去:离。9、日中:正午。1...
全文
两小儿辩日的字词解释?
1个回答2024-01-23 02:09
《两小儿辩日 》字词解释1、东游:向东游历。2、见:看见。3、辩斗:辩论,争论,争辩。4、其:代词,代“两个小孩”。5、故:缘故,原因。6、以:认为。7、始:刚刚,才。8、去:离。9、日中:正午。1...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