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不让别人玩他的玩具是错的吗?

2023-11-19 15:54

4个回答
是的。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就需要学会分享,大家互相换着玩玩具,还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玩具乐趣,达到爱分享的目的。
肯定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思想非常狭隘,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小气。

公园里,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抱着一个大的恐龙模型,很快吸引了其他孩子的注意。有孩子想摸一摸、拿着玩一玩,但小男孩并不愿意,并跟其他的孩子强调:“这是我的恐龙,你不能摸。”

过了一会儿,男孩把恐龙放在了公园的石凳上去玩滑板车了,这时另一个孩子在过来拿着恐龙玩具玩了起来,这个小男孩发现有人玩自己的恐龙玩具,马上跑了过来,又把恐龙模型抱在了怀里,再一次跟另一个孩子强调:“这是我的恐龙,你不能玩。”

另一孩子的家长说:”你都不玩了,就让弟弟玩一玩嘛,小朋友要学会分享,太自私了会没有小朋友跟你玩的。”

小男孩听了这套说辞并没有动,可能男孩的家长也觉得不好意思了,也加入了劝说的阵列:“别这么小气啊,你又不想玩了,就借给弟弟玩玩吧!”

男孩看了家长一眼,又说:“这是我的恐龙,不能给他玩。”说完就抱着玩具跑向了另一头。

分享是人与人和谐交往的基础,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美德,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乐于分享的,从而能拥有一个美好而健康的人际关系。

但是,孩子不愿意别人玩自己的玩具就是自私吗?

其实不是,这是孩子在捍卫自己对物品的所有权,即使孩子才2岁,但一旦明确谁是物品的主人,孩子就会捍卫主人的使用权和分配权,而物权意识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物权意识

2岁以后,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逐渐进入了“物权敏感期”,会有捍卫自己权利的意识。

在物权意识敏感期,孩子处于前道德阶段,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保护好孩子的物权意识,不强迫孩子分享自己强烈想要保护的东西,允许孩子有一些“自私”行为。

培养孩子物权意识,会让孩子拥有自尊自主的意识,帮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别人的物品。正确的物权观,有助于孩子形成好的自主、自尊的意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而孩子“物权观念”的养成,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

孩子的物权意识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0—1岁,分不清你的还是我的

这个阶段的小宝宝较少有物权意识,会经常把自己认为好吃的东西往妈妈嘴里塞,特别爱分享。这个阶段,父母可以经常跟孩子说“你的”、“我的”概念。“这是你的头发”、“你的小手”,“这是我的眼睛”……

●.1-2岁,物权萌芽初步诞生,我喜欢的都是我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对“你的”和“我的”还不能分得太清楚,只要是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伸手去拿。如果拿不到想要的东西,会失望、哭闹。

这个阶段父母要安抚孩子,并多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是他的”。慢慢地,孩子就会建立“我的”、“你的”界限。

当孩子要别人的东西,父母要教孩子去询问,经过允许了才可以玩,玩过后要归还并致谢,孩子慢慢也会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物品。

●.2—3岁,真正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2岁后,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进入了“物权敏感期”,这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很多孩子的表现实我的东西不能碰。当然,可能有的孩子会表现得激烈些,有的孩子会表现得温和一些。


但父母要尊重并接纳孩子的表现,即使强烈,也不要给孩子贴上“自私”、“小气”的标签,盲目强迫孩子分享。像玩具、绘本、零食等属于孩子的东西,可以告诉孩子,这是他的东西,要自己管理好它们,自己有权利决定是否分享。

我们会发现,那些越被尊重、接纳的孩子,往往会更乐于分享,这是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拥有了物权安全感,当父母鼓励和倡导孩子分享,或为孩子做出分享榜样时,孩子会感觉分享是可以接受、并快乐的。

而对于表达温和的孩子,父母要注意避免孩子产生“假意分享”。

比如家长语气中有强迫,分享不是孩子内心的真实表达,只是希望讨好大人,孩子隐藏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而去假意分享,这会造成孩子对自己的东西没有安全感,使得孩子的物权期有所延迟。

●.三岁到五岁之间的孩子,已经有了物权意识,有了分享的概念

这个阶段,父母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去引导孩子分享。

比如通过一些绘本故事,讲故事中的人分享的快乐;或者在现实生活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你一个、我一个、大家一起分享真快乐。”让孩子体会一起分享的快乐和好处。

缺乏物权意识对孩子的影响

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非常重要,而缺乏物权意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存在着不利的影响。

1、形成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性格特点是一味地讨好别人却忽视了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过得憋屈。

我一个朋友,一直是好好人,她不懂拒绝,也不敢拒绝。朋友向她借钱,她总是不好意思拒绝,有些人就把借她钱的事给忘了,甚至提都不提,这让她特别痛苦和郁闷,可又不敢要求还。

而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时候的物权意识敏感期没有安全度过。父母一味要求孩子分享、谦让,为别人着想,忽视孩子自己真实感受,这种以取悦别人为目的而委屈自己的“善良”,是不健康的。

2、容易孩子养成了霸道自私的性格

没有“你的”、“我的”界限,容易让孩子形成自私霸道的性格。

我堂姐家的孩子,家里大人都特别疼孩子,孩子小的时候,所有好东西都先紧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也养成了孩子自私、霸道的性格。

上次,她要一双明星版的运动鞋,一双鞋要3000多元,她妈就建议她买双千把块钱的,一个初中生,一千来块钱的鞋子也不错了,可孩子表现强烈,“你不买也得给我买”,一点也不体谅她妈一个月5000多的工资,居然把自己反锁,不吃饭来威胁。


3、物权边界不清,易养成偷摸的习惯

我一个亲戚家的孩子,从小到谁家里,总喜欢把人家东西往家里拿,为此他父母还觉得孩子聪明,不仅不阻止,还沾沾自喜。

由于孩子对物权边界不清楚,由小偷小摸慢慢变成了大抢大偷。

孩子长到十几岁后,不仅偷父母的钱,连亲戚、邻居的钱都偷,可是父母没有采取别的方法,还护短。

前年,20出头的他因偷一孤寡老人的钱,被老人发现就伤害了老人,老人报警,他也进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孩子能听懂话,就跟孩子使用“我的”、“你的”、“他的”这样的词,给孩子强调物品的所有权。孩子的有了物权意识,“借”跟“偷”的区别也就更能辨别了。

总之,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让良好的品行习惯伴随孩子一生,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个自信的人,一个有界限感的人,一个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的人,也将是受欢迎的人!

我觉得是错误的,因为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学着去分享自己的玩具。
相关问答
错过是什么意思 错过具体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0-15 08:20
1、“错过”,汉语词语,拼音是cuò guò,意陆羡思是为交错而过,失之交臂;唤带耽误,失去;过错。 2、出处。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五回:“天幸使令小弟早链拍得遇哥哥,争些儿错过,空去...
全文
哪些名人犯过错,具体介绍伟大在哪,犯过什么错?
1个回答2024-05-15 08:12
秦始王统一六国,但焚书抗儒,暴治
跪求走错路的故事,一定要具体
1个回答2024-01-24 04:55
出来告诉朋友,他们说了一个更搞笑了。 一次上课,一个老师走错了教室,居然还开始上课了。 结果该上课的老师只能在门外等教室里的老师下课。 后来这个老师也觉得不对劲,出门看了一下门牌号, 说了一句,“对不...
全文
犯了错就要认错的具体事例
1个回答2024-01-06 22:02
1、《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李白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小时异常顽劣,掏鸟蛋,斗邻居家的鸡…… 当看到这件事,懂得这道理后才发愤图强。 详细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他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
全文
有没有相爱却错过的名人例子??要具体点,浪漫悲情点的。
1个回答2024-03-19 03:21
陆游和唐婉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伉丽相得、情谊甚笃。 然而不知何故,唐婉却不...
全文
有哪些不错的婴幼儿玩具品牌?
1个回答2024-01-23 09:00
1、费雪 费雪是世界销售第一的婴幼儿玩具,在美国有的玩具市场占有率很高。在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很高。他家的产品要注意不要买到假货。 2、婴蒂诺 infantino婴蒂诺是美国著名的婴童玩具品...
全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要自己写的要有具体事例急啊......5月7日之前要过了就错过了......
1个回答2024-02-23 15:53
日历翻过了一页又一页,引起了我的思绪万千。时光飞逝,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过去了,我和同学们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那段真挚的感情,让我好怀念,好难忘。 难忘,老师慈祥的脸庞;难忘,老师严肃的...
全文
有没有相爱却错过的名人例子??要具体点,浪漫悲情点的。
1个回答2024-03-23 14:09
陆游和唐婉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伉丽相得、情谊甚笃。 然而不知何故,唐婉却不为...
全文
知道错了,但具体不知道哪里错了,算知错吗?
2个回答2023-02-25 15:06
结果告诉了你的行为错了,但导致结果的原因你并没有分析出来。这样你可能会改正不了,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认识问题肤浅,不是真正知错。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