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乐园 李贺 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023-11-20 00:25

2个回答
此李贺非彼李贺~
  《百草乐园》李贺开头第一段的作用是点明中心。
  原文如下:

  《百草乐园》

  题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乐园,就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
  读初中时,我曾在教科书中熟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惜,当时老师强调的景物特点及写作手法早已模糊了。唯先生那段对百草园的白描却清晰地留在记忆里,“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百草园的乐趣对年少时的我有多么大的诱惑啊,我期待有一天走进那座神奇有趣的乐园,为了那美丽的景致,为了那别样的情趣,为了那亦真亦幻的美女蛇的传说,更为了心中那份对自由的诠释。
  这个夏天,我终于有机会走入我向往已久的地方——百草园。我已华发渐生,但步入百草园的那一刻,心却莫名地回到了少年。
  先生笔下的这处乐园很方正,却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大,两侧是高大的围墙,中间一段是低矮的泥巴墙,把这个世外桃源与外界隔开。站在百草园的中央,仿佛一切都似曾相识,像极了我儿时邻家的后园。
  菜畦里是碧绿的南瓜秧,一朵一朵金黄的喇叭花在阳光下开得灿烂,我不知道先生是否曾如我一样,偷偷摘下金色的喇叭花去喂笼中的蝈蝈,那伏在菜花上的黄蜂是我儿时的最怕。
  光滑的石井栏已不再光滑,手指触摸着粗糙的石井栏,记忆却仍是光鲜美丽的,原来岁月会腐蚀一切,却腐蚀不了记忆的痕迹。
  高大的皂荚树已经老迈了,四根木棍支撑着,它依旧高大茂盛,儿时的我曾在这样高大的榆树下,眼巴巴地看着男孩子爬树摘榆钱。桑葚过了成熟的季节,我却因了想象中紫色的酸甜而口中生津,至于长吟的蝉,还有轻盈的叫天子想必早已被这么多游人吓得躲藏起来。
  从矮墙下走过,仿佛还可以听到油蛉、蟋蟀的低吟浅唱,仿佛看到那位专注地拔何首乌的少年身影。何等相似啊,记得当年,随邻家的小伙伴在泥巴墙下用小树枝小木棒扒蚂蚁洞,看蚂蚁惊慌逃窜,当时,并不觉得是恶作剧。
  去王奶奶家后院摘黑天天(学名龙葵),踩倒了园中的菜苗,企图抵赖,可牙齿和舌头上的紫色早已出卖了自己。
  新奇鲜活的景致,神秘的故事,让我麻木的神经在兴奋中复苏。那些往事与百草园的故事不期而遇,让我对这园多了一份爱与亲近。
  园中的荒草已经不见了,不知道是否与赤练蛇有关,我想在这样一个青天白日下,美女蛇断不敢在墙上露出头来。这样安详自由的王国里,书生和美女蛇的故事无疑是平静水面上的一处波澜,宁静天空上的一道闪电,为百草园增添了一份神秘,也让我们在紧张刺激中完成了完美的想象。
  长妈妈的美女蛇的故事让少年鲁迅得到这样的教训:“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记得少时每每读到这里,我的想象都超乎寻常的离奇,想象着某个夏夜,我在院子里乘凉,有一个陌生的声音忽远忽近地叫我,回过头去一个美丽的女子依依袅袅地向我走来……这样的想象有些恐怖,但也不乏美丽与神奇。先生这样的书生尚且不曾遇见过美女蛇,我的想象多么虚妄可笑呀。
  沿着百草园的小径徘徊,我的脚印一定与先生的脚印相叠合,只可惜我与先生擦肩而过,却无缘在这里相见,这一差,就是近一个世纪的时光。
  我想先生无论多么留恋百草园的快乐时光,他终将要和他的蟋蟀们,他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道别,因为他不得不去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读书。而我无论多么向往百草园的宁静自由,终究逃不出红尘的喧嚣。
  安静地走出这座乐园,在心里与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一一道别。
  花开乃是春
  天,很蓝。忍不住举头四望,云像一笔可有可无的淡描。此时,天空下,静立的是光秃秃的树干,还有我。
  立春、春分是物候上定义的春天。燕子未来,花儿未开,江水还寒,虽然,土地已经开始松软,我甚至在一个清晨,依稀发现有几棵绒毛似的小草风中瑟瑟。但我依旧觉得,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春已过半,雪下得有些蓝调,抒情的、自恋的,舞着最后的华尔兹。扑面而来的雪花,顷刻间融化,清凉的、绵软的、湿润的,像一滴寒露吻过菊瓣留下的点点湿痕。
  冬雪尚未融化,春雪前赴后继地结伴而来,冰雪之下的小草坚韧地生长着,用手扒开冰雪,一丛丛鲜绿的模样让我震惊和欣喜。
  终于下了一场春雨,雨不大,连绵一天。继而发现路旁一丛低矮的迎春花开了,确切地说是一枝。嫩黄的小花闪闪烁烁,像小提琴上一粒粒金色的音符,明亮的曲调在空气中颤抖。
  多年以前,偶然听过一曲钢琴伴奏的小提琴曲,那时,并不知道这首曲子是贝多芬的第五小提琴奏鸣曲。小提琴的柔婉,钢琴的叮咚声里,我听到了冰融的溪流一路欢歌,蛰伏的生命舒展触角细微的声响,还有冬眠的根须复苏的欲念。我听到了,一粒种子破土的轻吟,嗅到了一朵花香的清幽……
  曼妙的音符让我的想象轻快地跃动,我的脑海是一幅幅生动的北欧春色图。蓝色的天空和湖泊,阳光直射的森林,碧绿的山坡,静谧的薰衣草,高耸的雪山,古老的小木屋,还有一只牧羊犬……这首暖意融融的曲子,被后人命名为《春天》。
  驻足,此时,那些临街的窗子会不会传出一曲春天的奏鸣?让我对春的向往有一个明媚的、灿烂的依托?
  残雪的寒意,终究阻挡不住大地的苏醒。那些陆陆续续开放的花儿就是证明。
  小桃红又名榆叶梅,迎春花开过,它们就绽放了。花枝上挤挤挨挨的花朵遮住了新绿的叶子,层层叠叠红,像堆积的红云。饱满的花瓣如青春的处子,充盈着蓬勃的张力,涌动着生命的活力。蝴蝶年年失约,蜜蜂与它的花期擦肩,我却从不错过这一季的相逢,年年都会在它的花下拍照,变换着衣裙,变换着发型、姿态。
  花儿不老,花下的人早已面非桃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变换的是人的容颜,不变的是热爱的心境。
  和榆叶梅同期开放的花儿还有丁香。它的花冠由许许多多细小喇叭花组成,花团锦簇,状如穗。紫色的、白色的、红色的,花香绵长。
  轻风拂过,花枝婆娑,暗香幽然浮起,走在花间,似乎每一个细胞都浸润在淡雅的芬芳里。
  也许,丁香花开得有些含蓄,花未央,枝头的丁香结,让多愁善感的文人们浮想联翩,于是丁香花就被赋予了愁思和离情。
  南唐悲情皇帝李璟春恨绵绵——是因了“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花落无主,丁香空结,一切美好的想象都止于此。
  读戴望舒的《雨巷》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懵懂中觉得,那个丁香一样颜色,丁香一样芬芳,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一定是失恋了,至少是与相恋的人天各一方,相思无处寄托。
  时光流转,我对雨巷的认识,在一次次自我否定中,找不到出口。我的彷徨还在呢,我的惆怅还在呢,我却回不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
  经历了岁月的磨练,终于明白:原来,长大的我们都曾走过雨巷,都曾憧憬在一处明媚的街口,相遇一位陪自己走过风雨,走出迷茫,走到未来的人。他们或者是师长、亲人、友人、恋人,抑或是陌生人,其实,希望与期待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花之间也是有感应的吧,要不我养了一年的百合花,怎么也会选择这个时候开放呢?白色的花开得低调而静美,我喜欢。一株百合上同时有四朵花开,这是不多见的。
  入夜,花香分外清逸。整个房间里浸润在素洁的味道中,爱人默不做声地习练着书法,我斜倚在沙发上阅读心仪的书籍。花香,墨香,书香,香香怡情;春事,花事,书事,事事净心。
  春暖花开,这是我向往的世界。
相关问答
李贺的成语李贺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5 22:42
李贺的成语有:以桃代李,李代桃僵,可喜可贺。 李贺的成语有:李广不侯,李郭同舟,恭贺新禧。2:拼音是、lǐhè。3:注音是、ㄌ一ˇㄏㄜ_。4:结构是、李(上下结构)贺(上下结构)。 李贺的具体解释是什...
全文
李贺作诗的李贺简介
1个回答2024-02-01 15:45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
全文
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8 20:48
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如下: 李时珍是我国历史上的名医,是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巨匠,他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父和爷爷均是名医,因此李时珍便从小对医学耳濡目染,甚有兴趣。 但是李时珍的父亲却因为当时医生不被...
全文
《唐诗三百首》中有李贺的诗吗
3个回答2023-03-25 16:10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步踏清秋。
李贺是诗什么?
1个回答2022-10-05 18:07
李贺有“诗鬼”之称
有关李贺的几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00:53
传说通眉啊种两条眉毛长成条线种人聪明异常才华横溢来死了据说之所死了因被上天招去作掌握文字官员
《李贺写诗》的翻译
1个回答2024-02-11 21:58
李贺字长吉,……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
全文
李贺是谁?
3个回答2022-06-24 17:46
唐朝的诗人 ,号称“诗鬼”
李贺是谁
2个回答2022-06-30 13:15
唐朝边塞诗人,诗鬼,是个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