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宜的个人事迹

2023-11-20 22:10

1个回答

1999年,台湾记者张平宜到四川、云南等地的麻风村采访,没水没电、封闭隔绝的破败景象令她震惊,但更让她心痛的是麻风村的孩子——麻风病人尚有身份和补助,他们的子女却一无所有。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张平宜决心为这些一出生就生活在绝望中的孩子们做点什么。这一做,就是11年。2月23日,这个故事经《中国青年报》报道后,在微博中广泛转载,感动了很多网友。这里曾被人称为“隐形的村落”。从1959年开始,因为麻风病的蔓延,当地政府在此建立了麻风康复村,对麻风病人实行隔离集中的治疗,并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张平宜看到,村庄里到处都是游荡的孩子,这让她想到,“这里总该有所学校吧?”唯一的小学,在海拔1800米的山上。教室是两间破土房子,没有一扇完整的窗户。学校的招牌,是小偷唯一看得上的财产,早已被盗。这里70多个学生,大部分要站着听课,孩子们的脸都很脏,“脏到只能看见两颗眼珠子”。如果连这所学校都垮了,张平宜不知道这些生长在麻风病阴影下的孩子还能有什么希望。她向老师许诺:“你留下来,我去筹钱盖一所新的学校。”
张平宜11年来,张平宜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毕业生。 张平宜在台湾写文章募款,到处演讲、卖书,或是带着医生丈夫每月给的1万元新台币零花钱坐出租车,去试图说服潜在的资助者。她带着这样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善款,回到大营盘,当上了新教学楼的“监工”。每一天,她都要在县城宾馆和大营盘村之间颠簸的土路上来回往返。因为学校没有厕所,这个有点洁癖的女人常常一整天不敢喝水。如果内急,就小跑半个小时到邻村,借用“猪圈隔壁的厕所”。
2002年,正如张平宜承诺的那样,崭新的教室在大营盘落地生根。2003年起至今,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开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在那些麻风村的孩子看来,“张阿姨就像妈妈一样”。她熟悉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与脾气秉性。与家长“抢孩子”,成了张平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大营盘的时间里,只要发现一个孩子消失,她就会跑到对方家里,“胁迫恐吓”那些孩子回来读书。从洗脸、刷牙、洗澡开始,她慢慢教会那些孩子如何“保持个人卫生”。
大营盘小学周边没有水源。2010年,张平宜从台湾请来一个水利专家,从遥远的对岸运来“一根根水管”。他们用了将近50万元人民币,在荒山上建成了一个个水窖。在这个村庄里,因为大营盘小学而改变自己命运的孩子越来越多,甚至邻近的孩子都会到这里求学。眼下,这座曾经“快要撑不下去的小学”,已经有了100多个毕业生,13个公办教师,他们有着整洁的教室和食堂,甚至还有村里的第一座公厕。

一个单纯的愿望
让孩子能正常融入外部社会
最开始,她将自己的动机解释为一种“最朴素的母性”。她的长期愿望是,“让麻风病人子女都能正常地融入外部社会。”
外部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村里很少有人知道,村民只能感觉到,自己是“令人害怕又讨厌的人”。就连这儿的老师去县城开会,当地的老师都没有人愿意和他同桌吃饭。
但这个朋友们眼里“典型的千金大小姐”,却在海峡对岸为这个令人恐惧的村庄呐喊。她在台湾写文章募款,到处演讲、卖书,或是去试图说服潜在的资助者。“下辈子什么都不做,只做个有钱人。”这个此前从没经历过窘迫生活的女人,一度“咬牙切齿”地说。 2009年,为了解决麻风村子女的入学问题,四川省扶贫办在大营盘小学的校园内,用260万元盖起一座中学。张平宜和她的同事们为了迎接新中学的到来,他们翻新旧教室、绿化花园。那所中学仍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也没有一个学生。当地教育部门没有派驻老师,而那些住在山上的孩子为了求学,仍然不得不每天在路上步行3个半小时。
张平宜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 西县,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十 多年来,张平宜一直致力于大营盘村的教育事业,她奔走在台北和凉山之间,进行着一场跨越海峡的“爱的长征” 。在成都双流机场进出不下百次,张平宜没去过都江堰、九寨沟,10 余年来,她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大营盘。在这个外界曾经闻之色变的麻风村,台湾女子张平宜默默耕耘,帮 助众多孩子接受教育、走入社会 12 年的岁月,对于绝大多数衣食无忧者而言,可能都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走过。台湾女子张平宜,在过去 12 年中,却百余次往来穿梭在台湾与四川麻风村 之间数千公里的路途上,用她纤弱的身体和无惧的大爱,撑起了中国第一所麻风病人子女小学。让这个被社会遗忘的角落里的孩子,学会了洗脸、刷牙、洗澡, 穿上了衣服,喝上了水,读完了小学。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很少有孩子能够坚持读完中学,“走路又远,功课会跟不上,还常常被同学歧视和欺负。”最让张平宜难过的是,愿意继续留在学校读书的孩子正在逐年减少。为了给孩子们找出路,她又让在青岛开办工厂的弟弟,为想要外出打工的学生们提供职业技术培训。
“我的十几年青春,就这样献给了这里。”张平宜感叹道。她有时候,遇到一些烦心事儿,她只有请朋友抽烟斗,“借助烟草气息,放松濒临失控的情绪”。她有一定程度的神经衰弱,常会失眠,她的手袋里总塞着几包松弛神经的药物。
许多台湾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疯子要跑到一个山坳坳里的麻风村,去吃这样的苦。”但对张平宜来说,在这片大山里,她似乎背负着某种使命,“我是一个母亲,看到麻风村的那些孩子,我无法掉头离去。”

相关问答
宜良名人事迹,孩子要写作文
1个回答2024-04-21 19:40
世界上最珍贵、最温暖、最值得珍惜的是亲情。 傍晚,我翻出了儿时的照片,一张早已发黄四岁时的照片,唤起了童年的记忆:过年过节时爸爸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饭前妈妈对我的声声呼唤,以及父母亲送我上学时那充满企...
全文
桑宜公主事迹
1个回答2024-03-11 19:00
桑宜公主是北方草原之花,她黑发,碧眼,肤色如雪,而且——作为大匈奴草原的女儿,她不只是有着羞杀翰海沉鱼的容貌,还有弯弓落雁的豪气。 据说有一次,桑宜公主和侍卫们去打猎,在广袤的草原上纵马奔驰,心旷...
全文
信宜市第二中学的历年光辉事迹
1个回答2024-03-04 20:21
2000年省政府批准为首批省重点中学,被省教委确定为新时期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1年底通过省示范高中的评估验收,成为全省基础教育示范学校,高中示范校。现有39个教学班,学生1949名,教职工总数...
全文
宜昌的人文事迹!!!要快!!!1小时之内!!!1111
1个回答2024-03-02 16:23
  【屈原】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
全文
三国演绎中关于宜昌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3-16 04:44
宜昌乃三国故地,关于三国的故事太多了,民间流传的就不提了,最著名的恐怕要算猇亭之战了,也叫夷陵之战,就发生在现在的猇亭区,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战猇亭 先主得仇...
全文
宜昌名人遗迹
1个回答2024-04-05 14:48
按历史顺序:先秦:秭归有屈原故里      三峡有悬棺,夷陵区晓峰也有悬棺,大概为先秦时期所建西汉:兴山有昭君故里东汉:当阳有玉泉寺,始建于汉代。为中南地区著名寺庙。三国:当阳还有长坂坡,关陵(关羽...
全文
秦宜禄的主要事迹
1个回答2024-05-15 15:17
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 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 宜禄归降,以为铚长。 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 及刘备走小沛,张飞随之,过谓宜禄曰...
全文
你们知道宜兴的名人有哪些?还要事迹~~帮帮忙拉```!!!
1个回答2024-03-16 07:11
张春芝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啊!我也写的他.
有谁知道韩愈跟宜春有关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5-15 12:52
韩愈,字退之。我国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的文章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并创新了许多精练的语句,有的成为语汇或成语流传至今。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不平则鸣”“落...
全文
宜昌2005十大新闻人物王烁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3-21 19:19
  今年4月和7月,为给女儿筹集医疗费,王庆广两次回到大连,希望得到家乡人的帮助。8月5日傍晚,记者在大连市青泥洼桥步行街广场,遇见了正在为女儿举行义演的王庆广。  33年前,年仅11岁的大连人王庆广...
全文